中国园林网12月11日消息:2013,拿什么拯救你——“爆表”的霾!
2013,雾霾几乎席卷大半个中国。104个城市重度“沦陷”,平均雾霾天创52年之最;多地橙色、红色预警不断,PM2.5增至700、1000,爆表的“霾”纪录,令人震惊。“应急”措施难管用,“霾天”却成常态化。13亿中国人,该如何应对这场“生态灾难”?
104个城市重度“沦陷”,应急“关停”成常态
10日,按照《辽宁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暂行办法》,依据超标程度,辽宁首次给8个城市开出“雾霾罚单”,罚缴总计5420万元。
12月,中东部遭遇入冬以来最严重雾霾,尽管不少环保部门进入“战时”应急,仍无法阻挡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持续入围重污染“黑榜单”。就在长三角上空的雾霾渐散之时,空气“尖子生”海口、福州又笼罩在霾下。
生活成本“倍”增长。面对无法驱散的雾霾笼罩,空气净化器、PM2.5活性炭口罩,与防霾有关的商品迎来销售“井喷”。
“抗霾攻坚战”变为旷日持久的“应急举措”:学校停课、公车停驶,污染企业紧急“拉闸”……这些无法改变:8亿多人在严重污染的空气中,“连呼吸都困难”。
全国人大环资委巡视员何嘉平指出:“‘霾祸’非一地一域之痛,密集出现的雾霾污染,正衍生为‘生态灾难’。大气污染呈现频率高、‘复合型’等新特点。”
——区域性污染愈演愈烈。北起哈尔滨,南至三亚,无一幸免。遍布东、中、西部的污染,正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公敌”。
——持续时间长。2013年的“雾霾1月”里,北京有25天被灰霾笼罩。霾不但秋冬常有,夏季也时有发生。京津冀、长三角一些城市,灰霾天数达100多天,个别甚至超过200天。
——空气质量触目惊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雾霾“重灾区”,每平方公里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其他地区5倍以上。其中长三角空气质量总体超标60%,而京津冀地区的这一数值超标则高达180%。
——污染“元凶”日益复杂。污染类型从原来单一的“煤烟型”向“燃煤烟气+汽车尾气”转变;多种污染物相互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日益凸显;人口密度过大致中心城市污染排放更加集中。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孟克文对记者表示,文化多元是他们喜爱的北京,但雾霾让一切蒙上阴影,首都吸引外籍精英正面临挑战。
进入生态“还债”高发期,治霾怎能“挂空档”
荣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不得不为“中国速度”积累的“生态赤字”买单。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对此忧心忡忡。
一团团“黑雾”涌向天空,空气中漂浮着铁锈味……记者不久前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到雾霾“重灾区”河北调研,发现部分村镇仍停留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化前期阶段。
就在重霾笼罩之下,记者调查发现,仍有一些化工厂在冒黑烟,工地在扬尘,秸秆在焚烧?当面临基本的生存危机时,不少企业和地方实在需要反躬自省。无法回避的区域联动,地方保护却又制约着联防联控。中国经济与生态“双赢”的道路,远非想象的那样平坦。
北京市环保局环境监测处处长刘贤姝直言:“2012年首都污染物排放量几乎等于增加一个小到中型城市的排放量,大大超过环境承载力”。对处在转型关口的中国,雾霾绝非仅是环境的灾害,更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严重警示。
据“十一五”规划,我国煤年消耗量应控在25亿吨,实际却达近34亿吨;水泥实际年产高达近19亿吨,几乎等同世界其他国家产量总和;粗钢实际产能6.26亿吨,为其余经合组织成员之和。
郝吉明院士直言:“现在一吨钢的利润只值四五毛钱,造成的资源消耗、污染、排放那么大,发展的账怎能不好好算?!”只追求对“环境承载”的“资源”供给增加,而不对“污染排放”的“消费”需求进行管控,是头疼医头,“消费”恐成脱缰野马。
“最担心的就是‘口号’环保。”著名环保专家曲格平指出,中国正在进入生态“还债”高发期,但一些地方面对污染的“罪魁祸首”,习惯给GDP让路,大搞回避、拖延术,迫使环保陷入被动应付。
环保产业总体水平低,制约污染治理效果。一来,不少排污企业将环保设备“束之高阁”,仅为应付检查、使用率不高;二来,低价次品设备抢夺主流环保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破解“吉登斯悖论”,走出“治不胜治”怪圈
“如果发展的结果使健康人变成了不健康的人,变成了瘸子、跛子,这是对发展的一种讽刺。”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管白天黑夜地开着SUV?这些车的驾驶者必定已知道,他们正在加深一场与世界气候有关的浩劫。”破解人人都知道环境恶化不好,可是谁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吉登斯悖论”,必须依靠不断的变革,利益关系的再调整是关键。
没人能置身事外,没人可独善其身,一场严峻的“呼吸保卫战”已经打响。环保国策入法、污染信息公开、按日计罚……这些制度开始对污染亮出利剑。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这被业内视为“扭转唯GDP船头”的风向标。
专家表示,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产能过剩等指标的考核权重,这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真正从口头表态落实为具体行动。
推行节能量、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是撬动减排常态化的“杠杆”。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杜少中认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三中全会精神,预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提上议程。
今年6月至11月底,深圳、上海、北京三城市碳交易市场陆续上线交易,率先启动碳排放交易探讨市场机制节能减排,这意味着,中国运用市场化手段“降污治霾”的时代已全面开启。
大气污染问题是经年累月形成的,治污减霾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将“绿色文明”作为使命,企业、公众也应行动起来。给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生活燃煤等大气污染源多加一个“过滤器”,城市空气就会多一分清新。
环境污染面前谁都没有特权。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