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生态奇迹 打造陕北森林城市

2013年12月16日 09:58陕西传媒网姚志伟

中国园林网12月16日消息: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实施,让延安大地由黄变绿。在此基础上,去年3月,延安响亮地喊出了在黄土高原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口号。延安市希望,通过三年努力,到2014年,使全市林地面积增加到2780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0%以上。

要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简称“创森”),这在20年前无异于痴人说梦。但如今,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市已具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条件。

从1978年起,随着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实施,延安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在此基础上,去年3月,延安市正式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近日,《延安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三十五年耕耘,“创森”有基础

历史上,延安曾有“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记载,但由于历代战争的破坏、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传统的“散牧”放羊等,使延安境内的植被逐渐破坏,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下一场暴雨刮一层泥,发一场山水褪一层皮”、“开荒种地不打粮,年年岁岁受灾荒”就是对过去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以后,延安的植树造林就没有停过,但开始主要是群众义务劳动,成效不是特别明显。直到三北防护林等国家生态工程,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开始之后,通过政策性造林,延安的生态面貌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2月11日,延安市创森办副主任曹瑞智说。

1978年,我国在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启动了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延安市是工程实施重点地区之一。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本着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的原则,延安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与农田基建、流域治理、主导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目前延安已先后实施完成了四期工程建设任务,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000余万亩。

针对长期以来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我国于2000年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而事实上,在前一年的10月,延安63个国有林场就在全省率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被纳入天保工程之后,延安市林业部门克服资金紧张等困难,在2010年一期工程结束时,不仅使延安现有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而且还新增森林面积300万亩。延安市劳山林业局高哨林场场长梁爱斌说:“天保工程实施以前,我们林场主要通过森林间伐、木材加工等维持正常运转,一般一年要生产1万立方米的木材。全面禁伐以后,为弥补资金缺口,我们千方百计通过外出承揽绿化工程、培育销售苗木、发展养殖业等措施维持运转。虽然比原来辛苦多了,但是森林保住了。”2011年,延安开始实施天保二期工程。

不过,真正使延安生态环境发生巨变的,是国家同样在1999年启动的退耕还林工程。据统计,到2012年底,延安市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1649.22万亩,累计退耕还林910万亩,占全国退耕面积的2.5%、陕西省的27%。省农业遥感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延安的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46%提高到2012年的67.7%,提高了21.7%。通过2000年-2012年的卫星遥感图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延安实施退耕还林区域的颜色明显变绿变深。

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不仅使延安大地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而且在今年汛期延安遭遇暴雨灾害时,起到了重要的减灾作用。虽然持续强降雨达到了百年不遇的标准,但并没有造成大的汛情,延安干流延河的流量只达到警戒量的三分之一。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说:“这么长时间的强降雨,一个月下了一年多的雨量,如果不是退耕还林,不是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增加,延安一定是很多地方洪水暴发,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六大工程,延安“创森”进行时

在35年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基础上,2011年底,延安市决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于2012年3月正式启动创建工作,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到2014年,使全市林地面积增加到2780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0%以上。

“延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曹瑞智告诉记者,分别是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城镇社区绿化美化工程、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程、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工程和林业管理信息化工程。

推荐阅读:

安徽:滁州市定远流转造林用地推进森林增长工程

浙江磐安:顺利通过省森林城市创建验收

江苏:惠山森林公园失火 700平米林木遭殃

苏州陆地超1/4是“绿色”森林覆盖率达28.67% [分页]

为保证“创森”资金投入,延安市级财政每年将拿出5000万元,专项用于“创森”。同时,要求各县区每年至少拿出地方财政收入的3%—5%,并根据财政的增长速度逐年提高投入比重。

作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年年初,延安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决定用4年时间,自筹资金30亿元,将全市现有的224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实现陡坡全绿化,林草全覆盖。全市今年计划退耕任务64.88万亩,截至11月11日,已完成64.55万亩,占总任务的99.5%。

在延安新区建设过程中,“创森”绿色理念也始终贯穿其中。12月10日,记者在建设现场看到,虽已寒冬,但工人们仍在热火朝天地栽树种草,今年新平整出来的大片土地上,绿色已然成行。

“从新区规划开始我们就特别注重绿化,制订了46.1%的绿化总目标。可以说‘一半是城一半是绿’。而且,绿化与岩土工程同步进行。”新区管委会纪工委书记曹咏云说,今年新区共填方7000亩土地,其中4000亩已经绿化。

据他介绍,为了推动延安新区的绿化工作,新区管委会推出了无偿提供水电到位的土地,并优先使用企业苗木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十几家省内外园林企业进驻新区建立苗圃。此外,延安市绿化委员会还在全市发出了“我为新区种棵树”号召,社会各界、市直各部门纷纷响应号召,13个县区政府也在新区建起了植树基地。

延安各县区也对“创森”工作投入巨大热情。在宜川县,2012年财政收入才7000多万元,但该县仅城区绿化投资额就达2700多万元。不到2年时间里,县城公园、绿地就新增9处之多。在财政状况良好的志丹县,自“创森”工作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已投入3.3亿元,完成造林绿化26.5万亩,公路绿化600多公里,全民义务植树180万株。

据统计,“创森”一年多来,延安市共新完成营造林面积171.49万亩。其中重点区域绿化美化面积20.86万亩,培育各类绿化苗木6.4万亩。全市城市建成区累计新增绿地1450.24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68平方米。全市新增干果经济林12.09万亩;完成红枣、核桃、花椒低效老园改造13.4万亩;新建干果经济林示范园21个。

延安“创森”,有优势也有短板

事实上,延安并不是陕西省首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城市。早在2009年,宝鸡市就已经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而西安市今年2月也提出了“创森”目标。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延安有很多优势,比如过去多年造林积累的生态基础、能源开发积累的经济基础、百姓尝到退耕还林甜头后积累的群众基础等等。另外,延安还有很多独特的资源,仅千年以上的古树就有3万多棵。这对我们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都很有好处。”延安市林业局局长、创森办主任姜文华说。

不过,他也坦诚,延安“创森”也有短板。“客观上讲有三点。”姜文华说,首先,延安的气候条件不理想。延安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相对偏少,北部地区则更少。受此制约,生态自然恢复功能较弱。

其次,延安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立地条件差,山峁沟梁多,坡度大,植树造林的难度和成本都很大,成活率相对偏低。另外,延安市区、各县城都位于沟道之内,可利用的建设用地少,在人口稠密区,不可避免地存在人和树争地的现象。

“主观上来说,各县经济基础不同,在创森工作上投入也不平衡,绿化成果自然也不相同,但是国家考核森林城市,看的是全市整体情况,又不会因为你这个县经济状况不好,就把标准降低。因此,资金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创森工作。”姜文华局长说。

当记者问到,以石油为主的延安能源开发对“创森”工作有多大影响时,姜文华表示,影响是有,但不大。“能源开发对生态建设是有一定压力,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既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又兼顾了生态建设的强化管理:一是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审批,尽量少占林地和不占林地。二是大力推广建文明井场、生态井场,使能源建设与绿化同步并举,相互弥补。三是合理分布科学规划,采取地下拓展作业面,减少地面占有率,使生态建设得到巩固提高。”

“在黄土高原这个过去的不毛之地,延安如果能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全国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姜文华认为。

“我理想中的生态延安,那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抬头看天,天是蓝的,回头望山,山是绿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饮用着优质水,节约资源、绿色消费、保护环境成为社会时尚,社会文明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宜居舒适,幸福指数逐日攀升。”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说。

随着“创森”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这幅美景离延安人民应该不会太远。

推荐阅读:

安徽:滁州市定远流转造林用地推进森林增长工程

浙江磐安:顺利通过省森林城市创建验收

江苏:惠山森林公园失火 700平米林木遭殃

苏州陆地超1/4是“绿色”森林覆盖率达28.67%

(来源:陕西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