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18日消息: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和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特色花卉种质资源,为特色花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与蓬勃发展的鲜切花产业相比,特色花卉产业发展依然滞后,品种创新、繁育技术、标准化栽培等问题依然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
近年来,云南省的一些科研院所和花卉企业联手进行品种、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攻克发展瓶颈,使特色花卉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经济优势。2012年,云南省以云南山茶、国兰、高山杜鹃等为代表的特色花卉总面积达到4.6万亩,总产值达9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0.7%。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自2008年以来,联合大理白族自治州园艺站、云南云科花卉有限公司等科研、生产企业开展特色花卉新优种质的创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经过几年努力,创制出特异花色、花型、耐旱的优异种质32个,选配杜鹃种间杂交组合300多个,育出具有目标性状的杜鹃花优异单株137个,培育出2个云南省首批注册的观赏与药用兼用石斛新品种和2个报春花新品种。在世界范围内首次选育出濒危中甸刺玫新品种“格桑粉”和“格桑红”,并培植种苗近万株。负责中甸刺玫项目的副研究员李树发说:“中甸刺玫不仅花冠大,花色鲜艳,花径达8厘米-12厘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中甸刺玫是蔷薇属目前唯一可知的10倍体植物,是进行蔷薇与现代月季多倍体育种和抗寒性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以云南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园林花卉中心主任李世峰为首的研究团队通过实施“云南7种特色花卉种质资源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使高山杜鹃高压迷雾扦插繁殖技术不仅生根率达85%以上,而且繁殖周期缩短30天以上;滇海水仙花匍匐茎扦插繁殖技术使移栽成活率达到70%;大花铁线莲扦插育苗技术使插穗利用率提高80%以上。他们创新了云南山茶、莲瓣兰、球花报春的栽培模式,研发出的云南山茶花轻型栽培基质比传统基质减少60%重量,盆花快速成形技术则改变了山茶商品盆花培育周期过长的问题;莲瓣兰种苗分株扩繁技术比传统分株技术提高50%成活率;滇北球花报春通过冷藏和宿根水培控花技术可实现周年供应市场。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枝林、何月秋等人通过实施“云南野生兰花遗传资源研究与应用”项目,利用远缘杂交、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等多途径育种手段,培育出20个新种群,突破多项技术难关。“碧玉兰”和“虎雪兰”是他们与大理兰国花业有限公司合作培育的新品种。大理兰国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宏说:“‘碧玉兰’和‘虎雪兰’除了花多、漂亮、花期长、适应性强外,更主要的是抗逆性强,不仅能够抵抗紫外线强照,也可以抵御-10℃的低温,因此很适合于城市园林绿化和家庭庭院栽培。”
大理白族自治州园艺站通过“云南山茶标准化商品盆花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研究开发了新型优质云南山茶盆栽基质,在国内首创云南山茶组合盆栽技术,完成了云南山茶商品盆花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研发了云南山茶离体嫁接快繁技术在主产区试验成功并规模化示范推广应用,在国内首创漂浮与旱化相结合的育苗技术,采用不同种类茶花实生苗作为标准化商品茶花砧木进行规模化生产并成功推广应用。
昆明金科艺园艺有限公司经过10年的探索研究,在高山杜鹃组培快繁技术、标准化栽培等关键技术方面获得成功,成为国内首家完整掌握高山杜鹃年宵花生产核心技术的单位。目前该公司已生产出不同规格的高山杜鹃120余万盆。公司总经理刘家迅说:“依据资源优势、气候优势和现有的科研创新优势,云南高山杜鹃完全可以与大花蕙兰、蝴蝶兰、杂交兰同列,成为拳头产品,同时其产销量也完全有可能与鲜切花并肩居全国之首。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规模,争取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通过承担国家农转资金项目“云南高山杜鹃新品种‘金踯躅’、‘红晕’试验示范”,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种苗快繁和容器苗栽培管理技术,目前大田栽培容器苗15万株,组培快繁3万株。
目前,云南涌现出五六家专业化、规模化进行高山杜鹃生产的企业,全省高山杜鹃的总量超过1000万株,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