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22日消息:月季、百合、康乃馨、唐菖蒲在上世纪90年代起被业界评为“四大切花”。如今20年过去了,前三大切花依旧引吭高歌,而唐菖蒲却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不仅种植量急剧减少,且终端消费者对其没落也无动于衷。唐菖蒲目前流于低端配花的地位,其种植户基本走薄利多销的套路,必须大量生产才能盈利。唐菖蒲究竟是怎么了,它的没落对业界是否有一定启示?
利润压缩难以为继
南原本是国内唐菖蒲的主产地,2011年之前,斗南花卉市场的唐菖蒲切花日交易量有五六万枝,而2011年急剧缩减为0.5万至1.2万枝。“生产成本不断增长,而价格却提不起来,花农无利可图是唐菖蒲种植量快速缩减的主要原因。”
云南元江臧健花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谷海龙告诉记者。臧健公司原本是云南地区唐菖蒲种植量最大的企业,以往高峰时种植量达1000余亩,现在他们的种植面积不足300亩。
尽管唐菖蒲管理容易,且进口种球可以多代繁殖并保持良好性状,但进口种球价格的上涨依然对其生产影响颇大。“在2009年之前,进口唐菖蒲种球每粒约0.1元,此后就上涨至0.3元至0.4元,而成品切花每枝的平均价格才0.5元至0.7元。现在仅有出口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唐菖蒲切花价格较高,单枝均价为1.7元至2元。”谷海龙说。此外,土地租金、水电、资材费用、人工成本等不断上涨,更是加剧了唐菖蒲的投入和产出矛盾,大部分花农转向其他产出利润更高的品种种植。
线性花材主角地位被替代
唐菖蒲产量的缩减并未带来价格的抬升,这说明,唐菖蒲作为线性花材主角的地位已经被取代。记者从多家花店了解到,现在除了比较大型的开业花篮和个人单扎购买,唐菖蒲的其他原有“领地”已被紫罗兰、金鱼草、飞燕草等新型线性花材“占领”。由于长期采用自繁种球生产,近年来唐菖蒲的质量有所下降。“尽管唐菖蒲花莛长,花苞能有10余朵,但同时开放的仅有三四朵,观赏价值不如花朵密实圆整的紫罗兰、金鱼草和飞燕草。现在只有开业花篮和一些中老年买花者才会购买唐菖蒲。在我们看来,属于低价值的花材。”北京贝蕾丝花店鲁店长告诉记者。
“唐菖蒲花葶过长,又十分硬实,只能作为单面观花束的背景材料,而现在更多流行的多面观圆形花束中就很难使用。往年长三角地区过年前流行赠送花蓝,唐菖蒲的用量较大,但现在由于物流难度大,逐步被盆栽花卉所取代。而丧礼花篮中也更偏向使用花朵密度更大的白色飞燕草和紫罗兰,使白色唐菖蒲的用量减少。”无锡百花坊总经理刘若瓦说。
不“进化”就会被取代
“每一种花材都有其市场定位,唐菖蒲从原本的量大暴利阶段降至现在的低端配花位置,也属正常的市场现象。”连云港西诺花卉种业有限公司经理李兆伟说。随着现在线性花材的选择越来越多,紫罗兰、飞燕草、金鱼草等品质逐步提升,且颜色非常丰富。而唐菖蒲多年来品质和品种均没有进步,多代无性繁殖和低利润经营让花农无心钻研种植技术,因此被取代是必然现象。
现在唐菖蒲在云南、辽宁凌源和长三角地区仍有零星种植,但大部分采用国产自繁球种植,而且红色、粉色的种植比例较高,黄色和白色较少。其实以臧健公司出口的价格来看,高品质和花色新鲜的唐菖蒲并非卖不上高价,而且一些出口贸易商也在寻找高品质的唐菖蒲。往往很多时候是生产商自己的思路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