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24日消息:在不少老泉州人的印象中,身处洛江偏远山区的虹山乡,长久以来一直跟“偏远”、“欠发达”等词汇画上等号。但记者昨日走进虹山却发现,在道路畅通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的助力下,这个距离市区近60公里的山区,出入便捷、面貌焕新,更以优良的生态环境、美味的农业特产、特殊的彭祖文化等和谐绿色资源为后发优势,酝酿着一场精彩嬗变。
借力好生态 美景串成线
在虹山村原始森林区入口,有一块立于清道光甲辰年(公元1844年)的“水尾树碑”。上载,为保护先人栽种的这片森林,虹山村民特订立“村规民约”——“盗砍松柏杂木及茅草者罚戏一台饼十斤”、“被风雨损坏,公议出账,亦不得私自抢夺盗砍。”据考证,这块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树碑,是全国较早的护林碑之一,甚至早于湖北神农架的护林碑。
正是得益于这种传承不息的护林意识,如今的虹山乡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75%,是天然的大氧吧。“除了百年原始森林,落差百米的彩虹瀑布是虹山得名缘由,也是为人熟知的一大景点。”虹山乡党委书记黄玉真介绍,因地制宜,乡里着手实施生态旅游建设规划,通过整治溪堤、遍植花卉、架设步道、新建旅游服务中心等举措,致力建设一个田园观光休闲带。
“时下,人们可以沿着漈溪两岸的步道,一路行至原始森林,抵达瀑布下方。一路上田地里庄稼喜人,森林中树木参天,‘水尾树碑’默然矗立,百米飞瀑倾泻而下,真正的移步换景。”黄玉真说,此外,通过游览线路的科学整合、一线串珠,原本半小时的观瀑行程,延伸至慢道亲水、田园风光、登山观瀑的综合观光,游客体验认识更深,对虹山的喜爱也随之加深。
做强名特产 农业也休闲
说起虹山,“红心地瓜”不得不提。
这种泉州人喜爱的土特产,2011年就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来,虹山乡党委政府又积极推进“商标富民”,扩大规模、提升品质,让“红心地瓜”成为一张真金白银的农业名片。
“价格已经从原来的每公斤2元,上涨到现在的8元,翻了两番。”“红心地瓜”种植大户、白凤村村主任彭典生告诉记者,为了做强品牌,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宏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包括“红心地瓜”、高山霜冻芥菜、高山云雾铁观音等在内的农产品,实行种子、农肥、技术、包装、销售等统一管理,让这些名优特产,进一步走出深山、声名鹊起。
“以前要挑到市场去卖,现在坐等客户上门还供不应求。”这样的变化,让彭典生和村民们喜上眉梢。
在此基础上,虹山乡还在建设规模500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建成后,这些绿色蔬菜不仅可销往市场,更将让城里来的游客亲自采摘,体验休闲农业的乐趣。”虹山乡乡长张劲松说。
挖掘彭祖文化 打造养生高地
一个地方的可持续发展,离不了文化的支撑。而在虹山,当地党委政府认为,彭祖文化或许就是这片土地后发崛起的文化底气所在。
据悉,作为彭祖的后裔,虹山彭氏入闽已逾千年,迁徙海内外的子孙繁多。更不用说在虹山乡本地,1.3万的人口中,彭姓占到1.2万多人,是全省彭姓最大的集居地。
“至今,虹山仍保存了年代久远的彭姓闽南古民居上百座,数量之大较为罕见。”张劲松说,深入挖掘内涵,虹山正在全面整理彭祖养生文化,并依托古民居大厝建设养生度假区,“届时欢迎大家带着长辈一起来这里感受独特养生环境的魅力!”
推荐阅读:
(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