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起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戴云山
中国园林网12月24日消息:德化县是福建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土地总面积332万亩,有1个国有林场,5个县办林场(公司),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70.4万亩,林木蓄积量1309万立方米,其中生态公益林地106万亩,毛竹林面积50.5万亩,油茶林面积12.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7%,森林资源十分丰富。随着德化县“大城关”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部分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大量森林资源处于闲置及失管状态。为盘活农村森林资源,德化县先行先试,创新举措,推进森林资源流转,有力促进了林业产业化的发展。截至目前,德化县已实现平稳流转森林资源35.84万亩,其中,2012年以来,新流转面积8.52万亩。森林资源流转的加速,带动了林下种养、采集和森林旅游开发等非木质利用产业发展,既促进了全县林业进一步向高效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方面发展,又优化了林业产业结构,林下经济成为林农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德化县作为福建省第三个、泉州市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其多年来施行的转变林业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是否具有借鉴的意义?
12月18日,三班镇泗滨村村民老颜正在镇里一家生产茶具的瓷厂里忙碌。老颜说,他们家的林地早在2005年便和村里的其他农户一起流转租赁给了工艺有限公司,由祥盛公司经营,租期是38年。“这样做比较好,他们有思路,有技术,我们把林地交给他们经营,还能每年分红。放在我自己手中,没办法经营就废掉了。”
老颜平时在瓷厂打工。他说,工厂活多,对自己家的林地根本无暇顾及,以前一分钱收入都没有,但现在,他交给祥盛公司经营管理,只要坐等收益就行了。
农民“洗脚”进城 让林地“转”起来
在德化,像老颜这样的农民不在少数。近年来,他们不再局限于在田间林地劳作、生活,而是“洗脚进城”,走进工厂,打工就业,让林地“转”起来。
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县充分发挥“林、瓷、电、矿”四大优势,坚持实施工业立县和“大城关”发展战略,成功地闯出一条以工业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在着力培植陶瓷这一支柱产业的同时,德化县积极贯彻“生态优先”的指导方针,妥善处理好“林瓷”矛盾,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发展,步入了长大于消的良性循环轨道。
而近年来,随着“大城关”战略的逐步深入实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点的陶瓷业迅猛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这种大规模的人口转移引发了农村人口结构性变化,当然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有利的机遇,但与此同时,村级集体林长期所形成的经营管理模式也逐渐暴露出问题。
德化县林业局局长连硕卿这样表示:“长期以来,作为集体林区,德化大部分森林实行村级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普遍存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的状况,广大林农无法从集体林的经营管理中得到实惠和利益,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挫伤了群众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已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于是,广大林农要求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打破从生产关系上根本消除集体林经营管理中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的愿望尤为强烈。
流转模式多样 规模经营得成效
走在祥盛工艺有限公司的原料林基地里,只见林木郁郁葱葱,大树参天。“我们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建立了一万多亩企业原料林基地,木材蓄积量达6万立方米,是德化首家‘全省林业龙头企业’。”祥盛公司总经理颜正聪说道。
2003年开始,德化开始实施林权改革。通过林改,激发了社会各界投资林业的积极性,颜正聪正是那时候开始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大力开展森林资源流转,目前他的原料林基地分布于三班、上涌等10多个乡镇。
“这几年,森林资源流转进一步加速,我们也在积极探索,让流转形式也日趋多样。”连硕卿介绍。目前,德化主要采取了有偿转让、合作经营、承包经营、委托经营等四种流转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向林业,森林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林业投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转移,打破由国有、集体林业垄断的局面,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带动林业发展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并且通过流转发展林、果、竹、茶和林下种养等非木质利用产业,调优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近三年来,全县林业年均吸纳社会投资达8000万元以上,累计培育林下金线莲、铁皮石斛、黄花远志、十大功劳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4000亩,建立红豆杉、香樟等珍贵树种基地和桂花、茶花等种苗花花基地6000亩,发展林下”三黑”养殖100万羽(只、头),林下蜜蜂放养5000箱,开发森林人家、竹林观海、森林水业漂流等森林旅游景区(服务点)11处,培育出冠林、龙津、祥盛、祥意、集源、龙盛、双全、康乐金兰等一大批林业新兴企业。
加大扶持力度 农民林场齐获惠
“对森林资源只有集约化、规模化,我们的企业才能长效发展,而且县里对我们也有各方面的扶持。”颜正聪笑道,他们的企业是不会“倒闭”的,因为那些森林资源本身就是“绿色银行”。
目前,全县经营规模1000亩以上的股份林场、个私林场、专业合作社等达193家,500亩以上的394家。
记者从德化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快转变林业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了解到,3年内全县新流转森林资源将达15万亩以上,10年内基本建成全县新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利用体系。
记者还了解到,德化将从指标、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对各类林业公司林场的扶持力度。其中,从2013年起至2015年,每年统筹资金300万元作为加快转变林业经营模式扶持基金,发展壮大林业产业。
同时,对县办公司林场进行重点扶持。对村组将商品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三权)有偿转让到县办林场的,给予进城农民工限价房购买指标。目前,桂阳乡洪田村、水口镇湖坂村、龙门滩镇硕儒村等3个试点已经着手进行测算换购的套数和面积。农民住城区的幸福生活指日可待。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