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百里湘江成一园 会昌打造绿色崛起生态地标

2013年12月26日 10:53人民日报

中国园林网12月26日消息:行走在会昌县的城区乡间,映入眼帘的是连绵不尽的绿色。绿色,诠释的不仅是生命的色彩,更是会昌的发展特色和生活方式。会昌在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生态为重”的理念,努力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绿色崛起的新地标。

  百里湘江成一园

  湘江,是会昌的母亲河。2011年,会昌开始规划建设“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在绵延百里的湘江两岸,打造一条工业、农业、旅游业齐头并进的绿色长廊,以“一廊通百道”的生态效应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崛起。2012年12月,会昌境内湘江流域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

  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生态保护治理工程,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工程,是对建设“美丽中国”、“秀美江西”和“生态赣州”的策应之举。紧扣“湘江”这条主线,会昌投入3000万元进行系统的规划,围绕“保护、建设、提升”确立一系列行动方案。整条绿色生态长廊的建设,规划面积约474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内容涵盖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目前,116公里的绿色通道工程正加速推进。

  实现绿色崛起,最基本的依托是悉心呵护会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一场“绿化”大行动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会昌县把“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融合到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中,累计新植毛竹20.1万株,完成造林绿化26.46万亩。

  对于站塘乡村民饶先庆来说,他最看重的就是百里湘江湿地公园里的十里花香、十里果香等6个“十里香”项目建设。花好蜜更甜。饶先庆和100多户花海养蜂合作社社员已经把原汁原味的天然蜂蜜打入上海等大都市的超市中,蜜蜂的数量从原有的400多箱增加到了2000多箱。如今漫步湘江,可观红色旧址、赏江景山色,可品尝客家特色美食,可泡温泉、体验田园采摘乐趣,这些都成为许多游客们的休闲选择。绿色成为新“卖点”,好生态成为“摇钱树”,湘江生态效应不断迸发生机和活力。 

不滴漏一点污水

  一根管道,在一个公司的厂区内纵横交错,相互连通,这并不为奇。让人称奇的是,在江西会昌氟盐化工产业基地不同公司之间,也有一根根管道相互连通着,里面诠释的是会昌“一滴盐水永不饱和”的故事和一段绿色发展的传奇。

  会昌依托既有盐矿,又有萤石矿的资源优势,关停了经营数十年的晒盐企业,引进国内最先进的五效真空制盐技术和DCS控制系统,上马了一条60万吨真空制盐生产线。

  为提升盐的附加值,会昌县又紧接着开工建设了3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并依托原盐转为烧碱生产的15万吨液氯、1.2万吨纯度100%次氯酸钠和6000吨的氢气等副产品,编制了年产5万吨盐酸赖氨酸项目、年产3万吨亚氯酸钠生产线、年产1万吨水合肼项目、年产10万吨环己酮项目。为此,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预留了一个个管道接口,让企业产品通过管道,实现园内循环。就连每个项目的排污,园区也全部采取架空管道的办法,确保不跑冒滴漏一滴污水。

  不仅如此,以烧碱项目产生的盐酸和萤石两种基础原料生产出新型环保制冷剂,再次开启氟盐化工产业链的延伸历程,包括年产1万吨R32、年产1万吨R125、年产2万吨R410a系列制冷剂项目、年产5万吨氢氟酸、年产15万吨甲烷氯化物等项目。目前,石磊集团年产5万吨氟化氢及新型制冷剂项目设备安装已经进入尾声。

  林果富民绿生金


  森林覆盖率达79.47%,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95%,沟河渠路绿化率80%,二类水质达94.4%,水功能达标率100%……会昌县把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当作发展的生命线,在全境实施“五年全封山”政策,实行商品林“零砍伐”指标制度,实施天然阔叶林禁伐,烟叶烘烤“柴改煤”补助政策,整顿关闭所有高消耗、低效益木材加工企业,致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旅游,大力释放“生态红利”,让绿水青山诠释金山银山新内涵。

  会昌还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实现绿色富民,在开展造林绿化中,重点扶持油茶、毛竹、苗木花卉、工业原料林等特色产业发展。全县油茶产业发展保持着每年万亩以上的增速推进,保有量达到16万亩规模。发展毛竹和苗木花卉产业方面,到2016年全县毛竹新植和低改面积将达到10万亩,到2015年苗木花卉产业面积将达到5万亩。目前,会昌县工业原料林规模已达到2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在600万立方米以上,且每年持续新增活立木蓄积量20多万立方米。

推荐阅读:

北京小学生建议:树坑变花盆 城市添绿色

江西:会昌县打造绿色崛起生态地标

江西:南昌湖滨东路打造绿色走廊 栽植200余棵大樟树

福建:漳州建设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绿色橱窗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