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3日消息:波澜壮阔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以来,全省6788万亩集体林地“分林到户”,广大林农由砍树到“看”树点木成金,青山绿水变成“聚宝盆”,走出了一条“不牺牲生态环境”也能致富的路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省还有哪些工作需进一步完善?
造林也能“当饭吃”林下藏着“聚宝盆”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持续推进,使全省宜林荒山越来越少,剩下的都是条件差的“硬骨头”。“林改让农民做了山林的主人,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甚至出现‘争山造林、争地造林’的局面。”采访中,不少县市的林业局局长表示。
嵩县林海农民造林专业合作社就专啃造林“硬骨头”。“一个月就能在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的荒山高标准造林320亩,成活率超过95%。”12月2日,合作社理事长张小平对记者说,如今合作社造林战场已扩展到伊川、偃师等地,3年累计造林3.62万亩,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
林改不但让造林能“当饭吃”,红火的林下经济更令青山变成“聚宝盆”。
在内黄县梁庄镇小柴村,三源林下养殖服务合作社在400亩林地中饲养柴鸡、种植牧草和金银花,被国际绿色产业合作组织认定为绿色生态基地,年销售柴鸡30万只、柴鸡蛋200吨,带动周边林农80余户,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
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发展林下经济点木成金。目前我省涵盖造林抚育、苗木花卉、林下经济、林产加工、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农民林业合作社已达2897家,涉及林农26万多户,仅林下经济产值今年就有望突破150亿元。
国家林业局林改司司长张蕾现场观摩我省林下经济后也称赞:“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基础,促使分散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单一利用木材向资源综合利用转变,河南在服务林农、深化改革中的许多经验和模式值得向全国推广。”
深化林改促发展配套急需跟上趟
林改让沉睡的林木变成“摇钱树”,为切实保护林农合法权益,我省坚持把明晰产权、确保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放在首位,林改深入推进近一年,全省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率已由去年的71.2%提高到今年的73%以上,林权证发放率达95%以上,超过国家平均水平。
但近期记者调研发现,在深入推进林改的进程中,一些林权管理机构虽有牌子,但人员不到位,制度不健全,运转不规范,服务林农效率打了折扣。一些地方发展林下经济、扶持林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不高,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推进缓慢,林农的发展需求难以满足,不得不抱着“金饭碗”等饭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全面深化我省林改工作,省林业厅厅长陈传进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积极调处承包经营纠纷,进一步提高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率、规范林权流转、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工作,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现代林业;同时完善林改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扶持林业合作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5年内,全省仅林下经济面积就将扩大至2400万亩,综合产值超过420亿元。
推荐阅读: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