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24日消息: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是有名的国际商贸名城。在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义乌市也认识到生态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义乌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生态,大力实施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通道、森林河道、森林田园、林相改造、森林产业、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文化等十大工程,积极推进城市森林建设,着力打造与国际商贸名城相匹配的森林生态体系,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浙江省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国家生态市(区、县)”等荣誉称号。2011年12月9日,浙江省林业厅向国家林业局呈报了《关于义乌市申报“国家森林城市”的请示》,推荐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1月12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同意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一喜讯对推进全国县级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真抓实干,推进“两区六城建设”
理念引领,规划先导。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引领发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抓绿化就是抓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森林是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森林是城市最美的生态名片,已经成为义乌市委、市政府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理念,牢固树立抓创森就是抓发展、抓创森就是抓民生、抓创森就是抓特色的理念,立足国际商贸名城建设,按照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实施国家战略的要求,以国际化理念引领,着力打造与国际商贸名城相匹配的森林生态体系。
没有科学的规划,就不会有科学的发展。森林城市建设规划是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的基础和龙头。2008年,以浙江省森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基准,编制了《义乌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勾划了“二带、五区、七环、十线”市域城市森林结构体系基本框架,为推进城乡一体的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保证了森林城市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2012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按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新标准,义乌市又委托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进行修编,目前已完成初稿,提出了“四带、四区、七环、多线”的新框架。
领导重视,全面发动。义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城市品位、推进“两区六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认真研究,积极推进。成立了强有力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全面负责创森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领导、组织和决策。各镇(街道)、各部门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了市委、市政府领导、部门协调、上下配合的行之有效的创建森林城市组织领导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发动、亲自部署,并深入现场,亲自抓检查、抓落实。
落实任务,加强考核。为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每年都制定下发年度林业生产计划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管理任务书,把绿化造林和创森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具体化,把创森项目落实到各镇街、各相关部门。为确保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双百”考核重要内容,加以督查、考核。坚决做到赏罚分明。
工程为主,项目推进。十大工程相互促进,同时并举,共同为创森工作献力。十大工程分别为:森林城镇工程、森林村庄工程、森林通道工程、森林河道工程、森林田园工程、林相改造工程、森林产业工程、生态公益林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文化工程。主要是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促进创森工作的顺利进行。注重森林景观、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营造生态绿地、城市片林和环城林带,积极推进立体绿化,着力构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效益的城镇森林景观。建设并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平原农田防护林”的村庄森林格局。着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通道绿化林带。保护建设森林河道,让清清河流流遍义乌。着力改善平原农区生态环境,为农业稳产高产提供强大生态屏障。义乌市将特色优势林业产业、森林旅游、现代林业园区和林业精品园建设、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相结合,形成一条义乌独有的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封山育林,保护森林资源,传播森林文化,提高人民的生态意识,建设生态文明。
推荐阅读:
生态文明:走向复兴的战略抉择 [分页]
创森工作的喜人成绩
在开展创森工作的过程中,统筹城乡绿化发展,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大手笔、大投入,把整座城市当作一个大花园来建设,相继建成了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公园、绿地,让绿色浸润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初步形成了以大环境绿化为基础,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小区、庭院绿化为依托,以公园、街头绿地为点缀,突出江滨绿廊、机场路景观带、环城路防护林为特色的点、线、面结合的森林生态体系。
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兴林富民能力明显提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培育林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走出了一条富有义乌特色的兴林富民之路。发展都市农业,积极建设特色优势林业产业。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建设,森林生态功能明显提升。积极开展绿化造林、封山育林、补植改造、森林抚育,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机制,市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全部按省重点公益林补偿标准执行,从2011年开始,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19元/亩,其中损失性补助15元/亩。2012年市财政安排生态公益林补偿性专项资金822.97756万元,其中损失性补助发放781.5825万元。建成重点生态公益林优质林分面积17万亩。森林资源数量持续、稳定增长;林种、树种结构日趋合理,林分结构明显改善;森林的固碳减排、蓄水涵养、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日趋优化,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保护和发展。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升。加强以生态道德教育基地、自然保护小区和森林公园为重点的森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森林文化体系。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弘扬了传统森林文化。开展绿色系列创建和先进单位评选活动。表彰义乌市绿化模范单位125个,涌现出义乌市园林单位273家、园林小区41个,义乌中学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市6个镇全部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坚持不懈做创森
义乌市的创森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森林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以后的日子里,义乌市将利用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以惠民富民、提升品质为新的要求、新的目标,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强化长效管理,推动创森工作再上新台阶、新水平、新档次,把义乌建设成为不仅是商业城(9.61,-0.05,-0.52%)市、创业城市,而且是宜居城市、美丽城市。
义乌将通过创建森林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取得的成绩为新的起点,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查找差距,以更加完善的措施推动工作,以更加超常的力度抓好造林绿化,为建设森林义乌、绿色家园而不懈努力。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