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闯花市 茶花亟待产业化运作

2013年01月25日 09:09昆明日报

茶花在云南有春色更要有经济特色。

茶花在云南有春色更要有经济特色。

李天云说茶花就是自己的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

李天云说茶花就是自己的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

中国园林网1月25日消息:“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树树齐开了,艳李妖桃都压到……”这是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明代四川新都状元杨慎在谪居云南期间所写的一首词。眼下虽然尚未到春色时节,但一些等不及绽放的茶花已然开始吸引着市民参观,一些年宵花市场也可以见到些许茶花的影子。只是,热闹背后,大部分云南人都不知道,占据全国产量80%的云南茶花,经过多年的发展却依然是“墙内开花墙内香”,其产业发展依旧处于起步阶段。

产量占全国8成

和玉兰、杜鹃一样被列为云南八大名花,并高居八大名花之首的云南山茶,因花期长,花大色艳,观赏价值极高,是国际公认的名花之一,亦是云南最具魅力的地方特色花卉,先后于1983年和2007年被定为昆明市和楚雄市市花。其实不光在云南,目前重庆、宁波等18个城市将茶花列为市花。

这当中,又以云南和茶花的关系最为密切,早在明代已有“云南山茶甲天下”之说。嘉靖年间,宦游云南的户部侍郎顾养谦就有“滇中花事之盛,为中原所未有,山茶花数以万计,映日如锦”这样的记载。

“目前,全省茶花的种植面积在6400多亩,专业化的生产企业有40家左右,产量超过1000万株,占全国市场80%以上。”省花卉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陆继亮说,茶花在云南主要分布在昆明、大理、楚雄、保山等地,其中,大理有550万株,昆明的产量在250万株以上,其次主要分布在保山和楚雄。

陆继亮介绍,云南是世界上山茶属植物最重要的发生中心和变异中心,全世界的山茶属植物有119种,云南就有39种,“可以说,省外的茶花大部分来自云南,而国外的茶花品种也或多或少带有云南山茶的基因。”

尚未实现产业化

然而,历史厚重、资源丰富的茶花,在云南却依旧没有形成整体意义上的产业。

“目前的茶花种植仍以分户小规模庭院经营为主体,生产规模较小,产品质量、品种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和设施设备落后,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依然不高。”从2006年开始从事茶花销售的魏范青说,虽然全省的产量很大,但除了“狮子头”、“大理茶”等少数几个普通品种外,其他的品种在全省范围内甚至无法满足同一规格1000株以上的供货需求。

以被称为“昆明后花园”的宜良为例,2012年的数据显示,全县花卉种植面积已有3万亩,种植品种2000余个,年产值达3亿多元,是省内最大的盆花、盆景和花卉苗木供应基地。但茶花的种植面积只有500多亩,这其中,万家凹村种植的茶花面积达300余亩,占全县茶花种植的65%,成规模的企业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2007年前后的爆炒将云南茶花的价格推向了巅峰,但之后的崩盘也让90%左右的人选择了转行。近几年,云南的茶花实际上一直在低谷徘徊,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省花卉协会副会长、云南天龙茶花园总经理李天云坦言,2008年至今,云南茶花从业者的日子并不好过。

一组数字支撑着李天云的这种说法,2008 年云南茶花种植面积在3200亩以上,产值近4.1亿元;2009年,种植面积约4500亩,产值约6.4亿元;但到了2012年,当茶花种植面积达到6400亩以上的时候,其产值依旧徘徊在5亿元上下。

方兴未艾的产业

好在,几年的低谷徘徊也使得云南茶花产业化的声音越来越响。

此前出台的《云南省茶花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个目标、二个市场、三个阶段、四个区域(昆明、大理、楚雄、保山)、五大体系和六大工程的总体思路。其中,六大工程包括茶花种质资源库建设、新优品种研发创新、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工程。

从2010年开始,昆明每年举办一届“茶花节”,而今年的“茶花节”,无论从规模、参与部门,还是参展水平、展出数量方面都胜过以往。此外,继2012年第27届国际茶花大会在楚雄成功举办后,2016年第29届国际茶花大会也将移师大理。

政府部门努力的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在产业化方面做着努力。楚雄欣绿世界名贵茶花品种园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专业茶花生产企业。公司董事长汤勇俊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目前欣绿公司已发展茶花种植基地200余亩,产品主要销往省外,最远到达德国,特别是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育出来的茶花深受国内外客商的喜爱。

只是,《云南省茶花产业发展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云南山茶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产值达40亿元、为社会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和为农民提供20亿元收入等远期目标,这在2012年全省茶花产值仅有5亿元的背景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推荐阅读:

2013昆明茶花节启动 万盆茶花迎翠湖茶花园开园

昆明茶花节启幕 八大亮点玩转茶花节

昆明市茶花节将于22日上午在翠湖公园开幕

昆明:度假区18日起启动“茶花节”各项活动[分页]

调查

高身价难获

消费者欢心

春节临近,年宵花市场持续着往日的热闹,作为昆明乃至全省盆花交易的窗口,斗南盆花苗木展示交易基地同样如此。

但记者走访发现,相对于大花蕙兰、年桔等畅销品种,茶花在这里似乎并不怎么受待见。一些商户告诉记者,动辄上百元甚至几百元的价格让批发商和消费者都很难接受。这也难怪茶花在这里只能当配角了。

部分品种价格持续走低

在斗南盆花苗木展示交易基地,记者转了一圈下来发现,相对于大花蕙兰、年桔等畅销品种,茶花的身影并不多见,一些商户更多的是在门口摆上几盆,室内则是其他应景的年宵花品种。

“现在已经好多了,这两年价格便宜些加上这两天在举办茶花节,所以很多家都会摆上一些,如果是前两年更是难看到茶花的影子。”德金园艺的黄建宁主要经营“赤丹”和“贝拉”两个品种,他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品种,主要还是觉得大众化的品种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但即便这样,价格依然在持续走低。

品种价格在持续走低的同时,整个市场茶花的价格却并不是很公开透明。记者在一家商铺咨询的“朱砂紫袍”的价格不足1000元,其相当规格在另一家商铺却要价3600元/盆。

相对于华东茶竞争乏力

从福建漳平永福镇来到斗南有10年的李杭河只尝试经营了一次云南茶花就选择了放弃。

“虽然就那么那一次,但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怕,1000来株云南茶卖了三四个月都没有卖完,后来还有一批退了回去。”虽然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李杭河的花卉经营部现在仍然以茶花和比利时杜鹃为主,只是放弃了云南茶花,专注于福建老家的“茶丹”、“白雪塔”等品种。

李杭河介绍,相对于云南茶花动辄上百元的价格,“茶丹”、“白雪塔”有很强的价格优势,目前16杯的“茶丹”批发价在10元左右,而同样规格的“白雪塔”的价格在12—13元上下,“虽然卖一盆云南茶可以赚五六十元,卖一盆福建茶只能赚两三块,但福建茶我这边一年的销量在3万盆以上,更划得来。”

李杭河指着不远处一株高3米左右,树龄在9年左右的茶树告诉记者,“撇开品种不谈,像这样规格的茶树在我们当地只要几百块钱就可以买到,来到昆明也不过在1000—2000元之间,但云南本地这样大的茶树不会低于1万元。”

正如省花卉办的一位工作人员所言,就茶花而言,云南是全国的生产中心,但却不是产销中心。

人物

市场不景气,但依然默默耕耘的李天云说:

只要用心,茶花总有长大的一天

相对于隔壁因举办茶花节而热闹的翠湖公园,冬日的云南大学一如既往的安静、闲适。一处茶馆、一张桌子、一壶普洱,李天云讲起了他近7年的养花历程。

不曾想到,集云南省花卉协会副会长、云南天龙茶花园总经理等多重身份为一体的他,大学期间主修的却是机械工程专业,且毕业后一直在一家机械厂工作。但出生于大理古城的他,却似乎和茶花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儿时漫天飞雪中依然绽放的那几朵茶花一直停留在他的记忆深处。

建云南首家茶花市场

2006年,当李天云所在的单位要进行改制时,茶花的行情却一路看好。经过几番权衡,李天云放弃了原先单位的优厚待遇,在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声中开始了自己的养花生活,“我走访了很多周边的老人,发现茶花行情虽然看好却还是没有多少人进行开发挖掘。”

“启动资金在100万元左右,除了自己的一些积蓄外,还向朋友借了些钱,最后没有这么多,就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带了些款。”今天的李天云说起这些似乎有些云淡风轻,但当初却颇费周折。100万元的启动资金,李天云几乎全部用来购买和搜集了各种茶花品种,最后换回来1000株左右的茶花。

下定决心把茶花作为今后事业的发展方向后,李天云开始关注于茶花产业的总体发展,让他困惑的是,当时的大理的茶花种植依然是庭院经济,种植户虽多但基本是都是各自为战,茶花价格几乎没有市场规律可循。“当时,茶花的消费已经逐渐热了起来,但消费者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买,种植户也不知道去哪里卖、卖多少钱更合适。同一个品种,也许这家可以卖到1000多元,另一家却以为不值什么,100元就让别人拉走了。”

2007年2月,由李天云牵头,并联合当地12家种植大户组建的大理茶花交易中心落成开业,这在整个云南也是第一家专业的茶花交易市场。集中展示和销售给大理的茶花产业带来了直接的触动,当年的销售额就突破了3000万元,李天云坦言,虽然开业时就有信心,但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也在他的意料之外。

产业推广的先行者

首家茶花专业市场的建立只是李天云“三个第一”中的一个,之后不久,他开始组建云南第一个专业的茶花网站。

“现在回头看,2007年建立的这家网站虽然规模和信息量并不算大,但它却实实在在让很多人了解了茶花,知道了茶花,买到了茶花。”网站组建后不久,李天云发现很多人买了茶花却不知道怎么养,但这样的书籍却几乎没有,于是他开始和云南科技出版社联合推广《云南山茶花》杂志,组织茶花专家进行产业预测、传授病虫害防治等。

只是,当李天云埋头做这些事的时候,茶花市场已进入到一种近乎疯狂的炒作氛围。“最疯狂时,我的一些跑长途线路的朋友把车都抵押了买卖茶花,一次车展的旁边就是茶花市场,一辆本田车要价30多万元,而旁边的一盆茶花却要卖40万元。”。

但疯狂的市场并没有让他赚到什么钱。“为了还钱我也卖了一些,总共卖出去50万元左右吧,更多的还是想留着做产业推广。但到了2008年市场崩盘时,原本手里价值200万元的茶花就只值5万元了,身边的人90%选择了转行。”李天云说起这些,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

在2009年市场最低谷时,李天云将他的重心从大理转移到了昆明,在黑龙潭公园开辟了一个面积3亩多的茶花园,种植了1万多株80多个品种的茶花,让市民免费参观以进行市场推广。“2009年初刚来昆明时我们在南屏街附近做了一项调查,100个人中只有7个人知道茶花是昆明的市花,只有30多个人见过茶花,所以我们的茶花园一免费开放就很受欢迎。”

经过近7年的耕耘,当初的1000株茶花现在已成就了2万多株的规模,虽然市场依然不太景气,有时候难免要让他从其他地方拿来资金弥补开支,但他坦言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茶花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培育的过程难免会有心酸和劳累,但看着他成长你会很快乐,只要用心,他总有长大的那一天。”

困扰云南茶花的10个问题

“云南茶花有150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但仔细剖析这个产业不难发现,它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它既有这样哪有那个的优长,也有这样那样的欠缺,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共生的现象。”长期关注云南茶花产业发展的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者张棨指出,困扰云南茶花产业发展壮大的问题很多,主要有以下10个方面:

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

山茶属的划分分歧甚大,根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闵天禄的分类,山茶属共有119个种,其中云南拥有山茶属39个种。但从古到今,云南茶花的开发利用始终是零星的少量的、浅表层次的,尚未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云南山茶发展到今天虽然已经有200多个品种,但被引种到国外后,至今以培育出1000多个栽培品种。

大栽培量 小交易量

自2000年开始, 云南茶花的生产经营开始持续升温,栽培量已经由2000年的31万株发展到今天1000万株以上,13年时间增加了31倍多,但销售量要远低于栽培量,销售收入远低于茶花产值。目前的云南茶花多数积压在生产经营者手中,走出云南的量并不大,还存在商品化不足、商品率低等问题。

品质卓越却难登大雅之堂

云南山茶花期长达5个月之久,花开时如火如荼,似锦似霞,自古以来赞美之辞章不可胜数。16世纪以后,中国茶花被引种至欧、美等地,其中云南茶花备受珍爱。但在云南,这么优秀的花卉品种却主要生长在种植户和企业的花圃中,或栽培爱好者的庭院、阳台等地,尚未进入到寻常百姓的家具雅室,更没有进入到宾馆酒店、商务中心、度假中心等楼堂场馆。

数量众多标准化产品却很少

云南茶花的栽培者之多、栽培数量之多,已经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了,但作为商品生产的茶花却依然没有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当前,生产经营者依然是各行其是,想怎样搞就怎样搞,仍处于低级粗放的生产模式中,无法满足大需求、大市场、大营销的批量需求。如果任何一个品种拿不出特定品种、特定规格、特定株型的批量,那么这种产品本身的推广和销售必然十分困难。

零星种植户多规模化经营少

目前,云南茶花产业以小规模苗圃、庭院生产经营为主,规模化的茶花生产经营企业为数尚少,大理有1万多户人家种植茶花,但栽培数量在200株以上的不过2000多户,上规模的企业并不多。由于茶花的大需求、大市场尚未形成,因此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自然也不会高,大多数企业往往是主营、兼营茶花产品,专业者寥寥无几。

产品丰富但市场需求有限

近年来,云南茶花不断扩大繁殖量,生产规模迅速膨胀,生产经营者累计了大量的茶花产品,但市场渠道却一直不够通畅,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品种虽然丰富但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却有限。例如,城乡绿化方面比较适宜栽种胸径5厘米的茶花大苗,但业内这样的大苗量少价高,无法大批量采购供应。

传统技术成熟 现代技术落后

目前,业内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应山茶花习性及生产规律的管养传统方法,对于土、水、肥等方面的调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疏蕾、修枝、花期管控等环节技术也较为成熟,但整体上生产方式还是以传统技术为主流,对于现代花卉栽培技术中的基因工程、组培方法、快繁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才刚刚开始,与省外国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对现代物流适应性差

现代产业化生产经营的花卉,是一种流动性很强、时速性很快的商品,但目前云南茶花的栽培方式对土壤有很强的依赖性,栽培要求有深厚的土壤,移植要求根部保持完整土球,否则很难存活。加上栽培习惯于使用陶盆、瓦罐等很笨重的东西,不便于运输和携带,对现代物流的适应性还很差。

传统观念浓厚 现代观念淡薄

在思想意识方面,云南茶花业内还存在着比较落后的传统观念,诸如“当个小老板,自己的花园自己管”,“跟风从众,跟着感觉走”等,阻碍了茶花产业经济的发展,赢得树立与山茶花产业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观念,诸如现代化的营销理念、质量标准观念、品牌观念等。

多方面支持条件依然缺失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出现的茶花产业,目前还比较脆弱,需要政府、金融、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支撑,政府方面应该给予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并把规划落到实处;金融方面,应当支持茶花产业向规模化、设施化、商品化方向发展;科技方面,要开展茶花项目科技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推荐阅读:

2013昆明茶花节启动 万盆茶花迎翠湖茶花园开园

昆明茶花节启幕 八大亮点玩转茶花节

昆明市茶花节将于22日上午在翠湖公园开幕

昆明:度假区18日起启动“茶花节”各项活动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