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6日消息:当前,我国红树林保护的现状是,总体面积在增加,而红树林的质量、生态功能呈现严重下降趋势。
2000年我国红树林总面积约为2.23万公顷,2010年达到约2.45万公顷,总面积增加近10%左右。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近十年间,全球红树林总面积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而中国的红树林面积以每年1%的增速呈上升趋势。
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国加强对原有红树林的保护,另一方面得益于大规模的人工林种植。国家林业总局曾在2004年制定“未来十年内红树林人工造林6.47万公顷”的目标。
然而,应该看到,红树林数量增加的背后,是红树林质量的下降、生态效益的退化。一个显著的表现是,存在许多触目惊心的死树现象。目前,植株总数小于100株的树种已有3种,其中红榄李已由2006年的300多株,减少到30株左右,海南海杉等的数量也濒临绝境。
原生态的红树林不是单纯的一个树种,也不只有树木和树林。作为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仅仅依靠单纯的人工造林,试图恢复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功能,简直比登天还难。
人工造林地的另一面是,在造林起初的几年内,红树林“生机勃勃”,再过几年却没有出现本应有的“郁郁葱葱”,而是红树难连片、难成林。
个中原因,恐怕要归咎于管理人员对红树林保护专业知识的缺失。
红树林在我国的管理部门是国家林业局及各省市林业部门。这些单位在森林、植被等方面的管理办法用到红树林身上可能会“失灵”。因为红树林跟一般的树林不一样,只管“种树”、“看林子”、“护鸟”,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在选择人工林栽种地时,林业管理部门认为,退潮时裸露的滩涂都是宜林地,实际上这并不科学。真正适种的滩涂需要具备适宜的水文和沉积质等条件。
另外,我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为避免风浪侵扰、防风减灾,常常围建海堤。人们常把“海堤+红树林”当作既经济又环保的海岸防线。可从长远来看,海堤的建设恰恰会对红树林构成威胁。海堤不仅阻断了红树林与陆上海岸间的物质交换,随着海平面的抬升,还会使原本动态的红树林“无路可退”、“腹背受敌”。
红树林湿地系统涉及海洋水文、鱼类、底栖生物、潮间带变化等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在保护过程中,仅仅保护红树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尽快将整个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保护对象,采取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模式。
采取综合管理模式,就需要在管理上吸纳专门的海洋生态学人才。除林地外,林外滩涂、潮沟系、浅水区域都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此,红树林保护不仅涉及国家林业局,也应与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的相关工作接驳。
此外,科学保护红树林也需要集合各部门协作的力量,以全局眼光对整个红树林系统进行管理和保护,尽快改观“只见数量不见质量”的尴尬现状,使红树林的保护尽快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推荐阅读:
(来源: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