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让林木越砍越多林农越砍越富

2013年12月09日 11:04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12月9日消息:“林农经营林木的观念在转变,积极性在变高”,这是近年来湖南林业的一大变化,更是湖南林木采伐管理改革的一大成果。通过创新机制、转变方式,湖南采伐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全省商品林经营进一步放活,林地生产力得到释放,林木处置权、收益权有了基本保障;受惠的林农的植树意识增强,促使“林木越砍越多、林农越砍越富”,实现了生态与民生的共赢。

科学经营:“限而不死、放而不乱”

“保生态,应该禁采伐”;“促民生,应该深化林改放活经营权”。在两种声音的夹击下,湖南积极探索科学经营模式,寻找最佳平衡点:改革既要保生态也要促民生。为此,湖南轮番启动试点工作,为编制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探路。

2005年,靖州县坳上乡、沅陵县陈家滩乡等5个乡镇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试点;2008年,华容等3个县(市)开展林木采伐管理改革试点;2011年,浏阳等8个县(市)开展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

通过试点,湖南探索了不同层级、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模式,建立了以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合理年伐量作为年森林采伐限额的管理机制。全省编制经营方案面积达234万公顷,以森林经营方案为依据编制的“十二五”年森林采伐限额的编限单位达168个,占总数的31.6%。靖县、沅陵、浏阳等县还将森林划分为不同功能区、按功能区编制了森林经营方案,建立了未来10年可伐资源数据库。

“有了森林经营方案的指导和支撑,林业部门制定和分配限额更加科学,森林经营者执行限额更加自觉,林木采伐管理步入了‘限而不死、放而不乱’的良性发展轨道。”湖南的做法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认可。

指标到户:“敢于从自己身上动刀子的改革”

都说采伐管理难,难就难在采伐指标分配。过去采伐指标实行封闭式分配和管理,自由裁量空间较大,权力寻租行为时有发生。甚至部分重点林区的采伐指标被木材贩子垄断,严重损害林农利益。

为根除腐败行为,调动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2009年,湖南将集体商品林主伐指标全部分配给有可伐森林资源和符合采伐条件的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实行商品林主伐指标入村到户工程,并且列入了湖南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八大工程之中。

“要让林农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湖南省林业厅坚定信心,下发了《进一步加强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管理的通知》,对申请指标的条件、期限以及分配到户文件下达与公示等一系列程序都做了明确规定,从根本上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被媒体赞誉为“敢于从自己身上动刀子的改革”。

工程实施5年,全省3316万立方米商品林采伐指标全部落实到134万农户和经营者手中,分配率、公示率均达100%,每立方米木材收入比工程实施前提高150元到200元。

这一“阳光工程”不仅有效地遏制了人情指标、权力指标等腐败行为,也点燃了广大林农爱林、护林、造林的热情。

化繁为简:“以林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改革的步伐应当顺应时代的需求,这是湖南一以贯之的理念。随着林改的深化,湖南强力推进采伐管理配套改革,简化了采伐审批环节,优化了服务,实现逐步由“以林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简化审批环节,在程序上便民。森林经营者只要凭国家统一印制的新版林权证及申请报告,根据采伐木材的种类向乡镇林业站或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即可,无需乡镇、村组签署意见或出具证明,减少中间环节。

“一站式”服务,在操作上便民。林业部门接到采伐申请后,政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在规定时间内集中完成和提供林权审核、伐区设计、采伐审批发证、木材运输办证等工作,有困难的林农还可以由联营合作组织或者其他规定人员代理完成采伐审批办证,操作更加简便。

改进管理模式,在管理机制上便民。简化伐区作业设计控制指标,皆伐以面积控制为主、蓄积控制为辅;推行集体林10立方米以下简易设计,设计成果简化为伐区设计图和伐区调查设计表。林业部门由包办式管理,改为集体林经营者自主管理,伐前拨交和伐后检尺由中介性质的林业调查设计单位承担,林业部门按照行政许可的要求进行监督。

采伐管理改革让三湘林农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激发了全社会造林育林的积极性,湖南林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据统计,2012年底,湖南森林覆盖率达到57.34%,森林蓄积量达到4.29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实现“双增”;全省生态效益价值达到8770亿元,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初步形成;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884亿元,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推荐阅读:

重庆:铜梁县林业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河南:加快林业发展步伐 助推“美丽许昌”建设

山东省林业厅调研滨州科技与苗木产业发展工作

贵州:规划种植300万亩棕榈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