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4日消息:美丽的秦淮大地,在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交汇处,有一座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城市。这里的山,层峦碧绿、林涛飒飒;这里的水,波光潋滟、清澈潺潺;这里的景,姹紫嫣红、秀美宜人……这里,就是绿色宜居城市南京。
漫步在南京大街小巷,一阵阵绿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南京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带来的新变化。目前,森林已成为南京最重要的资源,生态已成为南京最大的优势。全市拥有森林面积2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02%,位居江苏省前列。
绿色号角
揭开森林城市盛大序幕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紫金山是南京的绿色名片,“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一直是南京人的不懈追求。
早在2002年9月,在时任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潮的倡导下,南京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站在时代发展的巅峰,作出了建设“绿色南京”的战略决策,努力构建“山水城林一体、生态经济共赢、人文景观和谐、城市乡村统筹”的现代城市森林体系。
“绿色南京”战略决策提出后,立即得到了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积极响应。随即,南京广袤的大地上便开始了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美化山河、绿播南京的绿色行动。
2009年12月,南京提请江苏省政府向国家林业局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提出了2013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的奋斗目标,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吹响了向国家森林城市进军的集结号。
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在全市绿色都市建设动员大会上指出:“南京的建城史是一部绿色发展史,从孙权始创建邺城,到朱元璋奠基应天府,再到民国制定实施首都计划,南京城市的建设发展无不体现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无不体现对绿色的坚守和追求。”
为确保奋斗目标的实现,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市长季建业任组长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南京建设“绿色都市”、“绿色青奥”和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工作目标,写入了党代会报告。
在连续两年召开的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上,南京市主要领导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了积极动员和周密部署,市政府下发了《南京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三城”同创,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工作的决定》和《南京市绿化建设行动计划》等文件,确定了“创森”十大重点工程;市政府与各区县、部门签订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责任状,将“创森”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纳入到市政府年度工作任务中进行考核;同时,在推进“创森”十大工程建设中,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观摩推进会,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使全市形成了“主要领导总体抓、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单位合力抓”的工作机制。
绿色规划
编织森林城市生态网络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高速度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牢牢把握森林城市建设方向,科学编制了《南京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南京市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实现“建筑线”与“绿化线”双线同划、推进同步,加强城乡绿化建设,优化城乡绿化布局,推进城乡绿化统筹发展,编织出了一条圈层式、放射状,以主城区绿化为心,以绕越高速绿化带、绕城公路绿化带、明城墙绿化带3个环城森林圈为环,以农田林网和江、河、湖、路防护林为网,以郊县连片规模造林为片,以森林镇村和郊野公园为点的“心、环、网、片、点”相交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
在点上,南京市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提倡多种树、少种草,注重乔木种植的比例和景观效果,通过破墙透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等形式,建设和完善城区公园广场绿化、社区绿化、露天停车场绿化、校园绿化、屋顶绿化、企事业单位绿化及新建道路绿化等,不断增加城区绿化面积和绿化空间,丰富城区森林生态景观,提升了城区绿化品质和档次,营造了“市民接触到绿、享受到荫、观赏到景”的生态宜居环境。
在线上,南京加强了长江、秦淮河、滁河、石臼湖等河流、湖泊,以及水库等水体沿岸生态保护和近自然水岸绿化,突出滨江、滨河风光带建设。在长江、秦淮河等江河湖水库岸线营造了1200多公里长、30米-200米宽,共计17万亩的沿水防护林带,形成特有的水源涵养保护林网和森林生态走廊。目前,全市所有可绿化的江湖河道实现全绿化,水岸林木绿化率达91.9%以上。
在面上,南京加强道路林网构建,按照绿色通道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同步建成”的原则,以高速、干线公路绿色通道等贯通性森林廊道建设为重点,加快出城干道绿廊、入城绿楔建设,构筑多功能、多层次、全贯通的森林生态廊道,对进出城1400多公里的14条高速公路和21条国道省道等两侧栽种了30米-100米宽,共计12.9万亩的道路防护林林带,使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94.8%,并建成了沪宁高速绿色通道、沪宁高铁绿色通道等几十条生态景观路和特色景观路,成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相对闭合的绿色通道。
在点、线、面的建设中,南京着重加强了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森林城市的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南京制定颁发了《南京市森林消防条例》、《南京市林地管理条例》、《南京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南京市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南京市生态绿地保护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生态绿地保护制度和重大工程“绿评”制度,实行生态绿地发展和保护目标考核责任制;建成了市级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中心,成立了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专业队,新建生物防火阻隔带420公里、林区防火通道1000多公里,全面贯通了重点林区防火林网;建设了三维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等,初步实现了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控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建立了市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完成了市级生态公益林30多万亩的区划界定和效益补偿工作,对81万多亩市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和提档升级;同时还加强了森林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亮剑行动”,严厉查处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乱占滥用林地湿地等违法行为,有力保护了森林南京建设成果。
绿色魅力
探寻森林城市腹地奇观
在南京,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和高淳桠溪镇。这二者的知名度早已享誉国内外。
明外郭是600年以前明代外郭城门。“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全长60公里,总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总投入307亿元,建成后,将集生态、人文、旅游、景观等功能于一体。
这条风光带主要通过绿化和历史文化挖掘,将散落在沿线的人文历史遗迹、生态湿地、绿地广场、亲水公园等串联整合起来,在西起秦淮新河的长江入江口、东至燕子矶观音门之间建设一条环绕主城的“绿色项链”,形成一个整体连贯而又自然开敞的绿地系统。
在沿线建设1万余亩生态绿化景观带外,还要打造观音门、沧波门、麒麟门等18个古城门以及麒麟关公园、生态艺术长廊、创意集市等20个节点公园,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文化场所和配套服务设施。
高淳桠溪镇是我国首个“国际慢城”。2010年11月27日,在苏格兰国际慢城会议上“桠溪生态之旅”被世界慢城组织授予“国际慢城”称号,成为中国首个“国际慢城”。
在高淳,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村落深藏大山之中。过去,因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一直鲜为人知。如今,投入8亿多元、打造的一条江苏省内最长的48公里“桠溪生态之旅”绿化景观带,盘旋于高淳县桠溪镇6个行政村之间,区域面积50平方公里,惠及民众两万多人。这条景观带堪称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高效农业、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林业综合旅游观光带。
生态路让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宝库,也向人们展现出一条多彩的致富之路。而今,乡村美了,农民富了,可以透过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去体验旅游给乡村、给农民带来的变化,去感受一条生态路带给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
据了解,绿色生态网的编织,绿色魅力的探寻,不仅让城市展现出了动人的容颜,更让农村呈现出别样的风姿。
近5年来,南京不断加大村庄绿化和森林镇街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的特点,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田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建设,大力推进森林景观、森林休闲广场、森林小游园等建设,形成了“镇在园中,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环境,累计建成森林镇25个,完成绿化新村3300多个,其中省级绿化示范村687个。
绿色行动
绘出森林城市迷人画卷
纵观南京“创森”实践可知,南京的优势不仅在于区位,更在于品位。
在提升绿化品质的基础上,南京成功举办了中国第一届绿化博览会,建成了中国绿化博览园。全市江南八区建成区范围内建有多处且分布相对均匀、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公园绿地318处,郊区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其他面积在20公顷以上的郊野公园共52处,实现了市民开门见绿、推窗赏绿、步行500米有休闲绿地的目标,基本满足了市民日常游憩的需求。
尤其是近几年,南京投入10多亿元对玄武湖进行改造升级,改造完成后,免费向公众开放,方便老百姓休闲游憩;加强对老山景区山林绿地资源的保护,将老山生态保护面积从原来的60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
“现在的南京越来越美了。”在南京生活了几十年的刘先生,每次到玄武湖公园晨练时都会发出赞叹。“让森林与城市融为一体、绿化与文化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南京广大市民的共同心声。
南京市“创森”办有关负责人说,南京的价值追求应该是可持续发展,南京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建成森林城市、绿色都市。
据了解,绿色南京实施10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森林城市建设目标和“绿色南京”战略部署,坚持以大生态定位、大规划布局、大工程推动、大手笔投入,持续快速推进森林城市和绿色南京建设,始终坚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造林;坚持规划先导,依据科学造林;坚持突出重点,实施工程造林;坚持创新机制,发动社会造林;坚持规范管理,保证质量造林;坚持让利于民,推进产业造林,走出了一条城市森林建设新路子。
十年磨一剑,春光不负有心人。10年多来,南京共投入约6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城乡绿化建设,为森林南京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累计完成新造林151万亩,有林地面积由2002年的117万亩跃升到2012年的268万多亩,实现了森林资源倍增的目标。尤其是近3年来,全市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1.35个百分点。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市城区绿地率达40.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1平方米,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2.06%,4项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2012年10月,中央纪委驻国家林业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在视察南京森林城市建设时对南京森林城市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南京的创森工作,领导重视、理念先进、舍得投入、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有许多创建经验值得全国学习和推广”。
如今,金陵古城正以满城翠绿、生机勃勃的崭新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生态廊道、林荫大道、绿色通道、城市绿道与充满时代艺术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各类景观、小品相映成趣,市民抬头即可见绿,推窗即可赏绿,足不出户就可以尽情地呼吸自然的给养,感受大自然亲切的拥抱。
绿色畅想
展望森林城市宏伟蓝图
绿色是生命的本色,是幸福的底色,也是南京的特色,是南京全市人民对建设森林城市的新期待。
南京市市长季建业指出:“绿色是南京最珍贵的资源之一,今后几年要集中打造一批世界水平的绿色空间。要高水平建设玄武湖-紫金山中央公园,将这一地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客厅与天然氧吧。”
未来一段时间,南京将加快紫金山-玄武湖一体化建设步伐,全面启动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央公园建设,规划建设一个40平方公里的世界级中央公园,将紫金山和玄武湖数百个景点整合串联、融为一体;将加大林荫大道和绿色步道建设力度,对城区和城郊有条件的滨江、滨河和道路进行改造,从江边到城中再到城郊,形成一条条浓荫密布的林荫大道和一道道独特的绿色风景线。规划建设1000公里的林荫大道和1000公里的绿色步道,形成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道网络;将投入数十亿元,加大五大郊野公园的综合环境整治和造林质量提升,城市周边南面是牛首山-将军山,东面是青龙山-大连山,北面是栖霞山、幕府山,江北是老山,共五大郊野公园。通过整治,将在南京四周形成森林围城的态势,彰显大山、大水、大森林的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的目标,这对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的南京来说,更是迎来绿色发展的良机。”南京市“创森”办负责人说,十八大精神为南京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为增进全市人民福祉注入更大力量。
据了解,南京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2020年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美丽中国的标志性城市”的奋斗目标。可以预见,凭借扎实厚重的生态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路上,南京必将继续在江苏率先领跑。
森林城市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新的目标,蕴藏着新的希望;新的举措,酝酿着新的突破。森林南京新一轮大发展战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座生态环境优美、林业产业发达、森林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森林城市正在崛起,一座独具魅力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正在彰显,秦淮大地又将迎来新一轮绿色辉煌。
长江带着绿色的记忆奔腾不息,南京将随着绿色的旋律拥抱未来。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