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4日消息:顺德花市惨淡,花农欲改行做菜农。这则消息表明,本地花农不看好这几年的花卉市场,都在想出路,避风头。广州芳村的花卉市场交易情况怎样,不得而知,切花的交易情况,应该还好吧!但顺德花农不看好,估计芳村这边的鲜花交易商,也会有“麻麻地”的市场感觉。
然而,这边厢行内人不看好花卉市场前景,那边厢官方却不时传来消息,说广州有官员已放出“声气”,要把花卉交易最富象征性的市场“年终春节花市”,从年三十结束延长到年十五元宵节结束,看来,为了营造某种需要,官员对春节花市“驳命”,信心满满。两则消息放在一块儿表明:官见与民见,截然不同,莫非官家要大掏腰包(其实是公共资源),“激活”年终春节花市,以创造一个经济学家都不敢想的奇迹?
广州的春节花市,并不是一个稳定或固定的花卉交易市场。这个民俗性意味很浓的“花街”,历史上颇有一些“大赦”八方的味道,年终岁末,为营造喜庆气氛,官府采用低税或者免税的办法,由士绅支持搭建临时市场,给四乡花农一个面对广大市民销售的空间。以往花档的交易量很大。在小农经济背景下,物质并不富庶,几天下来,一个花档的交易,好年景甚至可养活一家人。“文革”中花市被“破四旧”给停了,开放改革以后,作为人们历史记忆中红红火火的象征,在市民强烈要求下,重新恢复了,而且各区来一个。
花市原本是作为传统来保留的。这些年,由于经济环境和经营方式的变迁,芳村陈村等地,形成了每天都大量交易的集市式花卉市场,年终的“春节花市”,在花农心目中,已经不占主要位置了,市民也由于习俗的流变,对“行花街买花”的认同感,大大减弱。所以,对每年的花市花档订位,花农或者鲜花交易商的兴趣大大减少,广州市的“花街”,实际上“花”味道,已被礼品、玩具、气球乃至其他小商品给冲淡了。如果单从“保卫花街”的意义来看广州花市,恐怕并不存在官员们一厢情愿的延时或者扩容的问题,反倒是怎样在花市的四天里,保证鲜花交易的分量和市民的临场兴致才是重中之重。当然,硬是说花市不卖鲜花也可以叫花市,那我们无话可说,但是,花市和庙会又有啥区别呢?
广州年末春节花市的继承和沿革,不仅是个维护城市传统的问题,还涉及复杂的经济现象,涉及公共资源的投向以及投入规模等。涉及民风民俗的流变和主张,仅仅靠拍脑袋就“敢想敢干”,很可能会掉入“尾大不掉”的陷阱中……其实,大凡公共性的决策,最好按照公共决策的规律去做,不能够想当然。所谓年终春节花市,虽然也算是广州的“春晚”,但是并不完全是纯官场意志可以左右得了的,应当顺民意、顺市场、顺规律并且力所能及。
推荐阅读: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