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2月1日消息:隆冬季节,被誉为“高原明珠”的青海湖已是冰封玉砌的别样景观,成百上千只大天鹅在附近的沼泽和湿地栖息越冬,人迹罕至的冬日青海湖平添许多生机。
“得益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青海湖流域生态和环境治理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系列课题的实施,青海湖湿地恢复明显,流域周边生态环境不断向好。”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卫星说,“前来越冬的大天鹅数量逐年增加,草地、乌柳等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针对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而出现的青海湖湖泊萎缩、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青海省于2008年启动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投资近16亿元,在10年内最大程度恢复青海湖原生态。
作为综合治理重要内容之一的“青海湖流域生态和环境治理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项目于1月30日通过中科院专家组的验收。项目实施5年来,建立湿地保护与恢复试验示范区6200亩,通过新技术栽培繁殖树种和筛选适宜湖滨湿地的草种,目前,示范区内单位面积生物量已提高10%-20%。同时,在10100亩试验示范区建立6种沙漠化土地防治技术模式,使得流动沙丘防风固沙区植被盖度增加30.4%,半固定沙地植被盖度增加20.2%,固定沙地植被盖度增加11.6%。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曹军骥介绍,课题组对已有实用和新开发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和创新,通过试验示范形成青海湖流域生态与环境治理的技术体系和综合模式,今后,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将对维护青海湖流域生态安全,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