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修复湿地筑起生态屏障

2013年02月26日 09:32中国环境报   

中国园林网2月26日消息:苏字的繁体字,是草字头下面一个鱼和一个禾字。鱼米之乡,正是苏州为世人所熟知的一个传统标签。众多的湖泊、密布的河道以及河湖边的沼泽洼地,成就了苏州水乡的魅力和鱼米之乡的美名。

尽管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湿地资源相当丰富,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湿地受到人为破坏严重,湿地面积的不断萎缩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2005~2009年短短4年间,苏州湿地减少了相当于一个半古城区的面积。

为保卫湿地这一天赐的生态屏障,苏州市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

在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中,苏州市湿地曾出现过重开发利用、轻保护修复的情况,任意侵占、破坏、改变湿地用途的现象时有发生

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入口处。春夏之际,清晨和黄昏时分,很多人喜欢开车来到这里。其实,这里并没有太多旅游项目,人们只是想在这长长的滨水木栈道上走一走。面对青翠摇曳的芦苇荡,感受清新扑面的太湖风。

苏州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就在太湖,而太湖边以及湖底那些湿地生物,正是确保水质不可或缺的生态屏障。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冯育青博士介绍说,洁净空气,提供丰沛的氧气及负离子,是湿地优化环境的重要功能之一。为什么大家愿意到湖边去吸氧,到湿地公园去走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湿地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另外,湿地还能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丰富的湿地资源是大自然给苏州的丰厚赐予。据统计,苏州市辖区面积有半数是不同类型的湿地。苏州市境内有湖泊323个,总面积达320万亩。其中,列入江苏省湿地保护名录的湖泊就有94个,占全省湖泊总数的57%。另外,苏州市共有河流21544条,总长2.1万公里,著名的有吴淞江、盐铁塘、娄江、张家港等。截至2009年,全市120亩以上的自然湿地加起来有403万亩,约占湿地面积的74.5%,国土面积的31.66%。

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中,苏州市湿地曾出现过重开发利用、轻保护修复的情况,任意侵占、破坏、改变湿地用途的现象时有发生。

资料显示,1986~2003年间,苏州全市水域面积减少了136.7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消失一个金鸡湖。2005~2009年间,全市湿地面积减少了3.1万亩;1953个湿地斑块中997个斑块发生了变化,占斑块总数的51%。作为湿地重要组成部分的水稻田,更是从1997年的350万亩,锐减至2011年的128万亩。苏州市东郊、常熟市南郊的低洼圩田全部消失。

随着湿地面积的逐渐减少,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据2008年苏州市水功能区监测年报显示,全市216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131个断面水质综合评价处于Ⅴ类及劣Ⅴ类水。水质的污染不仅破坏了景观,也直接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修复路上一步一脚印

成立湿地保护管理站,全面实施湿地生态补偿,颁布《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建设国家级湿地监测定位研究平台

回顾这几年,苏州市在湿地恢复和湿地保护上,一步一个脚印。

2009年4月,苏州市成立湿地保护管理站,这是江苏省首个独立建制的市级湿地保护机构。2010年,苏州市全面实施了湿地生态补偿,湿地保护开始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湿地保护列入年度立法计划。2011年苏州市、县级市(区)两级财政仅用于基本农田的生态补偿就达到了10亿元;105个生态湿地村、29个水源地村,每个村分别补贴了100万元和50万元。生态补偿体系覆盖全市,开全国先河。

2012年2月,《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在全市范围内正式施行,这也是江苏省第一部湿地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新颁布的《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明确农林部门为主管部门,严格了湿地的征占用管理,对违规破坏湿地的行为,将处最高100元/平方米的罚款。同时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在既有8个省级湿地公园的基础上,再建12个市级以上的湿地公园。

今年,苏州市将建成一个国家级湿地监测定位研究平台。这一系统将承担整个太湖流域湿地水文水质、土壤理化性质等的研究,为苏州市提供湿地保护和绿色GDP的核算评价依据。这也是太湖流域唯一一个国家级研究站。

研究站位于苏州市三山岛东部宕口,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研究站建成后的工作重点是对太湖湿地不同植物群落的去除污染物能力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群落,为太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另外,除了三山岛上的主站外,项目还包括东山半岛、渔洋山、沙家浜等6个野外分站,监测范围将覆盖整个太湖流域。

社会力量积极广泛参与

借力“湿地1+1”保护新模式,苏州将拓宽湿地保护资金来源,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湿地保护社会氛围

除了政府的大力倡导和财政的强大支撑,许多社会力量也加入到了苏州湿地保护的队伍中。

去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与苏州市农委启动的“湿地1+1”项目在国内率先开创了“湿地认养”的保护新模式,不少有社会担当的企业为保护湿地出资。去年春天,全球最大的消毒公司、世界500强企业艺康集团全球总裁方华德专程前往太湖三山岛,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国内首个淡水岛屿湿地社区——苏州吴中区三山村签下了认养第一单。借力“湿地1+1”保护新模式,苏州将拓宽湿地保护资金来源,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湿地保护社会氛围。

据悉,这一活动以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为桥梁,一个企业牵手一个农村社区,由企业出资,通过认养湿地、帮助湿地村减少生产和生活污染、组织有机农产品购销等活动,共同开展湿地保护工作。

在此次活动中,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搭建桥梁,促成了艺康集团与三山岛的认养。通过认养,艺康将在科技专业知识、志愿者以及资金等方面为三山村湿地资源和环境保护提供支持,引导并帮助当地开展有机农业生产。世界自然基金会还将帮助三山村建立湿地自然学校,打造一个湿地生态、湿地人文知识科普教育场所。在此平台上,苏州将逐步形成企业和农村社区“湿地1+1”项目库,并逐步复制和推广到整个太湖流域。

与此同时,很多有环境意识的市民志愿者,也加入到了湿地保护的队伍中。去年8月,苏州市组建“湿地自然学校”,招募普通个人志愿者、专家志愿者、企业团体志愿者等,协助开展项目设计、培训、巡护、社区调查、宣教、动植物监测、湿地自然学校对外宣传等参与式管理。短短几个月,湿地自然学校已经招募到志愿者50多人。

去年一年,苏州市新增恢复湿地面积9750亩,自然湿地保护率(受保护自然湿地面积除以自然湿地总面积)由13.5%提高到26.3%。

推荐阅读:

吉林:加强湿地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济南:湿地公园达到16处 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9处

江苏徐州:九里湖湿地成为 “国字号”湿地公园

江苏泰州: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昨日免费开放

(来源: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