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3日消息:森林是人类的摇篮,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在建设生态强省目标的引领下,我市围绕启动实施森林增长工程这条主线,紧扣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大主题,掀起了一轮又一轮造林绿化热潮;在六百万宿城儿女辛勤汗水的浇灌下,喜人的绿色在城镇乡村不断延伸……
木材加工领先发展
2012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219亿元,排名全省第二位,其中以杨木加工和家具制造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达到165亿元。
2012年,埇桥区和砀山县林业产值均超过70亿元,位居全省林业产业“十强县”之列。
2009年,中央、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齐头并进,以产业升级促生态优化的林业发展思路,将产业化工作摆上林业工作的首要位置。提出了加快宿州崛起的农业提升战略,把林木产业确立为现代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纳入现代农业“4168”工程,强力推进实施。市政府成立了林木产业工作推进组,制定了规划方案,将林木产业发展纳入对各县区及市直相关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着力打造安徽杨树产业第一市的奋斗目标,突出了发展重点,明确了产业布局,制定了推进措施和有力的扶持政策。委托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了《宿州市林木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农业产业化“181”转型倍增计划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县区、各年度林木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市政府还出台了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奖补政策,每年专列财政资金500万元奖补林业产业,埇桥区、砀山县、泗县等县区也出台了相应政策。
造林营林并重实施
我市人民历来就有植树造林的良好传统,每年300多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劳动,植树1000余万株。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推动下,城乡绿化工作加速推进,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全民绿化意识不断提高。1990年实现平原绿化达标,1997年实现“五八造林绿化”目标。2000年,宿州市踏上平原林业建设新征程,相继实施绿色长廊、退耕还林、长防林、防沙治沙和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等多项重点工程,加快构建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是宿州林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成就辉煌的5年,是林业改革波澜壮阔、林业活力全面迸发的5年,也是林业投入力度最大、兴林富民成效最好、林农受益最多的5年。
实施重点工程壮大资源。坚持推进重点工程造林,培育杨树片林;拓展公路、河渠绿色长廊,培育杨树林带;建设农田防护林,培育杨树林网;引导农村四旁植树,培育杨树村片林。
活化机制培植资源。落实惠林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营造丰产林,支持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原料林。
提升质量优化资源。引导农户加强林木抚育管理,提高林地生产力。
今天,全市农村展现了沟河路渠建林带、平原农田织林网、荒山秃岭披绿装、村庄变成小“林场”的美好景象。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增加到411.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7.94%,林木绿化率提高到31.27%,活立木蓄积增加到1432.7万立方米,其中杨树面积250万亩,蓄积量1260万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一。林业总产值到达219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再次迈上一个新台阶。我市赢得了“安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安徽省园林城市”称号,跻身平原林业大市之列,为加速崛起营造了良好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全面展开森林增长工程
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是宿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增强科学发展,促进民计民生改善,推动生态强市建设一大举措。
我市森林增长目标任务分为林业生态目标和林业经济目标任务。规划到2016年,全市新增森林面积4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4%以上,其中2012年新增5.9万亩,2013年新增8.9万亩,2014年新增10.5万亩,2015年新增10.5万亩,2016年新增7.1万亩;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我市森林增长工程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实施八大工程:一是提升农田防护林网。二是拓展道路森林长廊。三是培育用材林和苗木花卉基地。四是攻坚绿化石质荒山。五是建设水岸防护林带。六是创建森林城镇。七是建设生态美好乡村。八是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今年是森林增长工程的开局之年,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生态强市的意见》和《宿州市森林增长工程考核暂行办法》文件,每年专列财政资金500万元奖补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目前,我市正按照既定部署,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掀起全市植树造林新高潮,确保森林增长工程首战告捷。
推荐阅读:
(来源:拂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