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5日消息:曾经备受关注的林业碳汇交易,如今却受到冷遇。记者昨天从省林业厅和浙江省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获悉,从2012年至今,我省林业碳汇交易量为零。
自2011年,我国首批14.8万吨林业碳汇指标,被阿里巴巴、歌山建设集团、富阳市木材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签约认购后至今,我省林业碳汇交易市场进入了短时间停滞。
曾经被不少致力于环保事业的企业热衷的林业碳汇交易为何遭遇“零成交”?受到了哪些因素制约?本报记者展开调查。
现状
将碳汇指标和企业减排挂钩 推进碳汇交易市场升温
虽然我省目前碳汇林交易市场暂时遇冷,市场需求不旺,但前景却被看好。
沈国华等告诉记者,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全球的碳汇市场,要超过石油市场。
目前,我省林业部门正在调查碳汇林现状,研究对策。
“碳汇林今后能不能‘火’起来,关键还是要看国家的政策。”周子贵说,如果企业认购碳汇林指标,可以抵扣排污指标等,那么企业和市场的积极性马上就会调动起来。
近日,江干区政府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在会上,该区奖励22家重点优秀骨干企业,不用奖金,而是奖励了7000吨林业碳汇指标。
周子贵认为,江干区政府的做法对碳汇交易的推广,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值得推广。
据介绍,植树造林,增加地球表面的植被覆盖,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节能减排措施,将在固碳制氧、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环境方面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一年多来没完成一单交易 林业碳汇交易停滞不前
森林生态系统是一座巨大的碳蓄积库,拥有储蓄大于大气中碳蓄积两倍的能力。
通过林业碳汇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成为国际公认的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
于是,“碳汇林”一夜之间成了全国热词。从2008年起,我省率先在全国大力推动碳汇林,宁波、温州、临安等地,利用一座座荒山荒地种植碳汇林,至今全省碳汇林种植面积已超过了2万多亩。
在宁波市鄞州区,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基金专项浙江碳汇基金鄞州专项。鄞州曾专项筹集了7599万元资金,吸引了500多家企业参与捐资,捐款50万元以上的企业77家,还有1万多名民间人士参与捐款。
2010年10月,临安市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碳汇林业试验区。
2011年,我省林业碳汇交易迎来高潮。2011年11月1日,经国家林业局同意,浙江省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先行开展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工作,并在义乌市召开的试点启动仪式上,阿里巴巴、歌山建设等10家企业成功进行了全国首批14.8万吨林业碳汇指标交易,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我省作为试点省,在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然而,一年多过去了,时至今日,我省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交易数字,却仍然凝固在2011年11月1日。
浙江省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董事长沈国华坦言:截至目前,我省的林业碳汇指标交易总数,还是2011年交易的14.8万吨。
林业碳汇交易指标价格 严重偏离市场价值规律
2011年11月1日,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10家企业签约认购了首批14.8万吨林业碳汇,每吨价格为18元。
回首往事,沈国华不由地感叹:“那时每吨碳汇林交易价格定价才18元,远远低于成本价格,严重偏离了市场价值规律。”
“据专家测算,现在,要生产出1吨林业碳汇指标,造林成本至少要90元到120元。而用于工业减排的林业碳汇指标,成本则更高。”沈国华说。
为什么碳汇林的造价成本那么高?沈国华说,相比一般的造林项目,碳汇林的造林标准比较高,要求很严格。还要达到可计量、可监测、可核查的要求。比如,在植树造林过程中,要求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碳汇交易成功的浙江林业碳汇项目临安天目山镇严家山700多亩毛竹林。每天早上天一亮,毛竹林的守护者袁为人,就要带上锄头去照料家门口的那边碳汇竹林。按照碳汇林的营造技术标准,袁为人必须每天去拔草,拔出来的草用作毛竹的肥料。
700多亩毛竹,都要靠这种古老的方法锄草施肥,光凭袁为人和妻子肯定忙不过来。每年8月的毛竹生长期,夫妻俩都要请几十名小工帮忙。
而一个小工的人工成本也不便宜,一个工时就要几十元乃至上百元。
碳汇林造林成本,相当于碳汇林指标市场价格的好几倍。沈国华说,为什么现在会林业碳汇“零交易”?主要原因是碳汇林造林成本过高,大部分企业都难以承受。
原因
对策:政府主导推动不够 企业购买积极性不强烈
“现在,企业购买碳汇指标的意愿不是很强烈。”省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周子贵告诉记者。
周子贵回忆,2011年,林业相关单位拿出林业碳汇产品14.8万吨,当时一些企业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认购林业碳汇交易指标。
但关键问题是,当前我国既没有建立强制的义务交易市场,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志愿市场,企业还没有义务去购买碳汇指标,碳汇林指标也没有跟企业减排等挂钩。因此,大多数企业购买碳汇林指标的积极性不强。
而在沈国华看来,碳汇林交易陷于停滞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政府部门推动性不够。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人对碳汇林不了解,加上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很关键。
周子贵说,企业肯定会考虑利益。如果企业一旦觉得购买碳汇指标的行为,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那么企业购买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
推荐阅读:
(来源:今日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