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

2013年03月20日 09:37中国网

中国园林网3月20日消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过去,人们对自然占用太多,破坏得较重;如今,必须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还要加快修复遭到破坏的自然。

据史料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乱垦滥伐,承德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森林覆盖率仅有5.8%。尽管作了不懈的艰苦努力,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978年的23.3%,但仍难以阻挡内蒙古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南侵。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承德市依托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以库区周围、风沙前沿、河流源头等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区为重点,掀起一次次的造林热潮,创造了一个个变荒山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2000年以来,承德市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4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到2012年林地面积达33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8%,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50个百分点,如今已成华北最绿的地方,被誉为“华北绿肺”、“天然氧吧”、“京津后花园”,被国家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今年初,在“2012绿动中国”活动中,承德市荣获“中国绿色城市”称号,全国仅6个城市上榜。

为建好“华北最优、全国知名”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承德聘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专家编制《承德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纲》,根据区域承担的生态功能,将辖区划分为2个生态区、6个生态亚区和27个生态功能区,在《承德生态市建设规划》中涉及的总投资就达313亿元,共包括生态治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等256项重点工程。目前,已打造出了坝上防风固沙林区、北部水源涵养林区、中部水保经济林区、南部经济林区“四大功能区”。到“十二五”末,力争林地面积达到356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0%以上,成为华北地区负氧离子最高、PM2.5最低的生态文明地区。

培育“七大基地”

山区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和森林植被保护,如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是山区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中需要重点破解的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这样,山区经济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快,越走越好。

承德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怎么发展?发展什么?靠开发矿业可能有短期效应,但从长远来看走不远,也走不通。而发挥承德所特有的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开发生态产品、提升绿色产出率是转型跨越发展的最佳路径。近年来,承德着力优化生态经济结构,推广林果、林苗、林药、林草等间作和林畜养殖等生态经济性造林模式,为当地农民栽下了“摇钱树”。目前,全市森林资源总资产达1216亿元,相当于人均在“绿色银行”存款3.28万元。

为进一步提升绿色产出率,承德市实施了优势生态产品基地建设工程,使优势生态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起46个重点乡镇的板栗基地、以国光和红富士为主的苹果基地、24个重点乡镇的山楂基地、以20万亩时令果为主的观光采摘基地、110个重点乡镇的山杏基地、35万亩的沙棘基地以及2000万株的速生原料林基地等“七大绿色产业基地”,并形成了林果加工业、森林生态旅游业、园林绿化苗木和花卉产业以及林下产业等“四大产业”,打造出了全国著名的苹果、山楂、山杏、板栗、核桃五大果品生产加工基地。平泉的食用菌、兴隆的山楂、宽城的板栗等绿色有机农产品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2012年,全市已建成1090万亩林果产业基地,实现农民人均10亩林、1亩果,林业产值达114.3亿元,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长3.8倍。

每到万木吐绿、花开飘香的春季,进入承德的“万亩山楂产业带”,一簇簇山楂花绘织成花海,为连绵起伏的山坡罩上一层白纱,宛如一幅宁静悠远的卷画……山楂树成了承德农民的“摇钱树”。目前,全市已建成以兴隆、隆化、滦平和承德县24个重点乡镇30多万亩的山楂基地,已经拥有山楂果园300余处,覆盖140个村,已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山楂食品加工基地。

构建产业集群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真正实现城市现代化,老百姓生活富裕,承德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进一步强化资源利用率,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还建设了“美丽城乡”。

“凡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哪怕一本万利也要坚决一票否决,哪怕牺牲一些GDP也在所不惜。”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坚定地表示,近年来,承德着力推动经济发展从矿业型向生态型转变,把资源的高利用率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目标,把循环经济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基本路径,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加快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绿色发展步伐,让城市在转型中变美,产业在转型中向好。

过去,承德在过度强调GDP的时期,出现产量与成本配置不均衡、投入与产出不协调的矛盾。如今,承德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这个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入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思路,依靠科技创新,向“效益最大、废物最少、成本最低”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长“产业链条”,大幅降低能源强度,强化资源利用率。从而确保有限的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打造出了食用菌、中草药、山楂、山杏等七大现代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走出一条产业与生态相协调的新型发展之路。

每到春秋时节,走进中国食用菌之乡——平泉,食用菌棚到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菇香。平泉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食用菌生产遍布全县291个行政村,年产值26亿元,占县农业总产值的52%。该县不仅建成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全国食用菌产业集群品牌50强,还形成了“刺槐林→食用菌原料→畜食用菌→食用菌废弃物→蛋白饲料→畜禽养殖→畜禽粪便→沼气池→沼渣、沼液→还田作肥料”的闭合式循环的“绿色产业链”,实现了生态与产业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打造国际品牌

生态环境不仅是一种生产力,还是一种吸引力,更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建好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品牌,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近些年来,承德不仅为京津建起了水源涵养地和防风固沙屏障,还建成5个国家级、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构建起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省级森林公园,打造出旅游型乡镇72个、旅游型村182个,成为京津的“后花园”。

对承德来说,生态环境好坏不仅关系到自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京津环境状况。为此,承德带着“把风沙挡在当地,把净水送给京津”的决心和情怀,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初步建成了滦潮河上游水源涵养林、沿边沿坝防风固沙林、低山丘陵水保经济林等五大防护林。目前,森林涵养水源能力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18.5倍;沙化面积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34.8%;平均每年向密云水库输水4.7亿立方米,占水库来水量的56.7%;向潘家口水库输水17亿立方米,占水库来水量的95%。2012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市区空气质量达到II级和好于II级天数为350天;达优天数为188天,居河北省前列。

良好生态是承德最好的品牌。站在新的起点上,承德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促进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把避暑山庄及外八庙、金山岭长城、坝上草原等旅游资源,用现代的、休闲的配套项目包装起来;把高山、森林、草原、温泉等生态资源与现代健康产业、高端休闲项目融合起来;把清朝皇家文化、民俗文化与参与性娱乐项目结合起来,围绕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坝上森林草原、金山岭长城等3大板块,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城市新品牌。2012年承德共接待游客20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28%。承德市有关部门表示,到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总数将达3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00亿元以上。

推荐阅读:

陕西富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合阳创模突出生态创建

广西北海: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广东:提升生态文明 共建美丽深圳

发展方式决定生态文明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