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新规划突出生态保护性措施且更注重民生

2013年03月21日 10:17法制日报韩乐悟

中国园林网3月21日消息: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主任,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国家联络员刘拓先生今天向媒体表示,国务院批准、七部门今天正式发布实施的《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突出了生态的保护性措施,更加注重民生。《规划》明确对于从事保护性的沙产业开发工作,实行贷款贴息制度。国家林业局今天就上述规划发布实施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就媒体关注的新规划新在何处、我国荒漠化防治中还有哪些重点难点问题等,刘拓表示,这期《规划》和上期相比有很多亮点和突破,至少包括五方面:

其一,本《规划》突出了生态的保护性措施,提出了在九个重要的区位实行封禁保护。过去的《规划》也提出了封禁保护,但没有这一次突出、明确和具体。

其二,强化了大工程带动大治理。本《规划》确立了11个治理重点工程,随着工作的推进和时间的推移,还有可能进一步启动相应的工程。

其三,新《规划》更加注重民生,“我们既要讲究生态林业,同时也要讲究民生林业,就是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紧密结合,生态治沙和民生治沙紧密结合。”这个《规划》就沙产业的发展问题做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其四,在有关政策支持上,明确了几条措施,进一步明确谁治理谁所有,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财政要随着财力的增加,增加防沙治沙的投入,进一步明确要实行防沙治沙的财政补助政策,首先从封禁保护这个项目开始。

其五,本《规划》将行之有效的地方负责任的治理进一步给予了明确和固定,提出层层实行责任制度,实行了省级政府防沙治沙负总责和任期目标的考核任务。刘拓表示当前治沙工作的难点、重点在于:滥开垦、滥放牧、滥樵采、滥用水资源等“四滥”现象还很突出;无序开发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地方为“占”“补”平衡,把“补”的眼光盯住沙区,有的地方和企业打着发展沙产业的幌子,过度开发,无序开发;投入总量及标准不足,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与治沙公益的性质和治沙的紧迫性、重要性不相符合;政策机制不活,还不足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治沙。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规划》做了进一步明确。要保证《规划》很好实施,使防沙治沙顺利推进,就要加强部门的协调,落实责任;进一步完善政策;推广技术,提高治理的成效;依法治理,严格管理,提升工程的质量。他表示,在政策方面要进一步予以优化和协调,细化和落实,包括金融带动政策。本《规划》明确对于从事保护性的沙产业开发工作,实行贷款贴息制度。

推荐阅读:

为建设美丽中国建言献策 两会代表聚焦林业生态保护建设

给力生态保护 捍卫生态安全底线

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回应民众期待

中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出炉

(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