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22日消息:在国外的电影里我们经常看到,晨跑的人们沿着绿树环绕、落叶满地的小道轻快落步,骑车的人们沿着林荫路,从一个郊野公园骑到另一个郊野公园。傍水骑行,花间信步——这样的生活方式正从电影中穿越到我们身边。今年起,北京大规模建设“绿道”,而首条城市绿道已诞生在西城区。在“新城南行动计划”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这条绿道格外抢眼。它拥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营城建都滨水绿道。
首条绿道堪称“文道”
营城建都滨水绿道北起繁华的木樨地桥,沿护城河南下至永定门城楼收官,全长9公里。她是北京市规划的10条城市滨水绿廊之一,也是唯一一条从城里穿过的绿道。
一期工程即木樨地桥至白纸坊桥已经完工,当仁不让成为京城绿道建设的“标杆”工程。二期工程8月完工,工程将重点打造“丰宣公园”和“先农坛外临河知耕景区”。大观园西侧的丰宣公园紧邻金朝首都的中轴线——应天门,这里将建“金文化露天博物馆”,填补北京市唯缺金中都历史文化公园的空白。先农坛外临河知耕景区是这条绿道的终点。方案规划建设观耕台、五谷池、五谷灯、祭典图,以此展示先农坛的“五谷”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看,京城首条“绿道”堪称“文道”,她经过北京建城、建都肇始之地——广安门,周边更有白云观、天宁寺塔、大观园、陶然亭、先农坛、永定门等众多历史古迹与人文景观。在这条绿道上行走,不是朝时间的方向行走,而是往历史的方向行走,可以回望北京城3000余年的历史变迁。因此,我们的脚步会慢下来,我们的心灵会静起来。
全市拟建400里绿道
北京市园林局城镇绿化处处长杨志华告诉记者,绿道是一种城市的慢行系统,在国外大概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风靡起来,在我国尚无经验可循。由于绿道串联起公园、小溪、古迹和林地,是一种在绿色封闭状态下的敞开空间,因此是非常好的健身、休闲、娱乐场所。在日本,30多年的大树在绿道里随处可见,野兔松鼠乱窜。在新加坡,绿道将学校、体育场和政府部门紧紧串联在一起,为生活在城市狭小空间的市民提供足够的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空间。在英国,绿道常常被允许穿过农场主的私人草地。世界上最著名的绿道是法国中西部的“卢瓦尔河自行车绿道”,全长近800公里,沿途设有14个自行车服务点,15个餐饮住宿点。
杨志华表示,北京从去年开始调研试点,由于先天条件好,首条绿道被西城尝鲜。今年北京市将大量推广绿道建设,计划建设海淀区“三山五园”、温榆河绿道、园博园绿道,总共200公里长。
杨志华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节奏加快,心情却沉重起来。什么办法能让人们身心慢下来,享受自然,享受生活——就是绿道。因此,有人说绿道就是城市发展快了,让人们的生活节奏慢下来享受的场所。”
杨志华告诉记者,城区人口密度大,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也大,西城区的绿道建好后,将在北二环、东二环推广,让北城和东城的市民也能在慢生活中释放心情,享受人生。
西城区区委书记王宁也表示,绿道建设是一种创新举措。它充分利用城市生态资源和城市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功能,把护城河从单一的防洪设施转变为开放式的公园。它让人们生活慢下来的同时却提升了城市的质量。
市民慢生活:绿道一小时 舒服一整天
“让脚步慢下来”是绿道建设的真正目的。“是绿道开启了城市慢生活。”家住白云路的陈晨告诉记者,以前的日子忙得要死却单调得要命,就是从家到单位两点一线,没想到要停下来,也没机会停下来,人就跟上了发条似的。前一阵跟老妈吵架,气得摔门而出,可出了门去哪儿都没有目标。
“走着走着就进了绿道,当时可真是吓一跳。这里不仅植物丰富,三季有花,地面上还有距离标识,从起点木樨地算起,走到哪儿都有米数,让你走得心中有数。两边的树上有二维码,我用手机一扫,嘿,神了,叫什么树,有什么习性,哪一年种的,谁是负责人,什么时候打的药……都列得清清楚楚,让你真切感受到树是一种生命。最棒的是24小时Wifi无线网络,您现在搜索营城建都的首字母ycjd,信号都是满的。我以前从来不知道家住南城,家门口还有这么时尚的地方。从那天起,我就不在家宅着了,特愿意来这条绿道走走坐坐,看老头们放风筝。那边有个临水平台,每天下午3点,准有10多个老头一块放风筝。风筝们都在河上飞舞,看着就心旷神怡。”
陈晨已经是这条绿道的铁杆粉丝:“我打听了,‘白云驿站’正在修,木质小屋里将建书吧和咖啡馆。到时候我还能请哥们一起坐坐,我们就不去后海酒吧泡着了,这儿也不错。坐在河边,听着鸟叫,看着风筝,喝着茶,上着网,偶尔还能看见白云观里的道士,美呀!”陈晨还把老妈拉近了粉丝团。老太太告诉记者,因为陈晨30多岁了还找不着媳妇,下了班就在家猫着,母子俩没少掐架。“后来陈晨让我沿着绿道走圈。现在成习惯了,每天走3圈,刚好一小时,舒服一整天。”
陈晨说,他看过的外国电影里,外国人健身确实很少在空气混浊的健身房里,他们更愿意在大自然里奔跑。
推荐阅读: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