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造林工程顺义区南彩镇地块前期准备工作进展有序
中国园林网3月25日消息:“把树种在最显眼、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效果最显著的地方。”为了首都的蓝天碧水,继去年完成平原造林工程25万亩之后,北京市在平原造林上继续加码,今年又确定了35万亩的目标任务。3月19日,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向绿化系统的干部职工发出号召,“昼夜兼程,大干50天”。据了解,早在两周前,市园林系统相关部门及职工就舍弃了周末,而本周,今年的平原造林工程将正式启动。通过将新造林与原有林连接,京城将再添万亩以上片林10处。
两年,总投资近200亿,60万亩城市森林将走进京城。
重点1 六环路以内地块占18%
据了解,今年的平原造林按照3万元/亩的标准,总投资预计超过100亿元。造林主要地块分布在大兴、通州、顺义、昌平、房山5个区为重点的13个区县。其中城市发展新区27万亩,占总任务的74%。
为落实“把树种在最显眼、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效果最显著的地方和骨干廊道两侧”的要求,在此次落实的任务地块中,六环路以内6.62万亩,占总面积的18%。市园林绿化局造林办副处长刘军朝表示,六环路以内,人口密度大,车流量大,城市发展进程快,资源环境压力大,而越往城市内,林木绿化率越低,将树种在靠近中心城区的地方,其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的效果就越明显,对改善城市内居民生活环境的效果也就越显著。
重点2 新增万亩以上片林10处
去年,在北京的造林地块中,面积最大的有1.3万亩,也是唯一一处面积过万亩的成片地块,相当于3个颐和园的面积,而位置则远在延庆的蔡家河流域。
但在今年的造林中,仅面积达万亩以上的成块林地,就达到了10处。其中房山的燕山石化地块、密云的西田各庄地块面积都接近2万亩。而在更靠近城区的通州,则安排了4块超过万亩的林地,分别是位于通州宋庄东郊森林公园地块、通州台湖地块、通州漷县地块和通州西集地块。另外4处分别是永定河榆垡地块、蔡家河地块、京平高速地块和昌平西部沙坑煤场。同时,面积过千亩的成块林地达68处。
“今年,将进一步体现营造大尺度、大规模城市森林的建设理念,注重新造林与原有林的连接,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成带成网。”刘军朝说。
重点3 乔木比例提至95%以上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造林处处长袁士保表示,在造林树种的选择上,今年栽植的主要以乔木为主,要求95%以上都是高大乔木,花灌木主要点缀在一些景点和高压线等不能栽植高大乔木的地方。
袁士保说,乔木的调节功能、生态功能、改善气候能力比一些花灌木强。另外,从整个工程上来看,平原造林主要是以造森林为主,不是以造公园为主,所以还是强调乔木为主,今年花灌木主要是作为点缀。
另外,乔木的规格也将严格执行去年的标准,尽量选择“大苗”,争取立地成景,早见景观,早见生态效果。
重点4 新增1.5万余亩湿地建设
湿地被称为“城市之肾”,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其涵养水分、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可以与森林相媲美,北京在历史上曾有过很多湿地。
今年,规划部门也特别安排了建设与恢复1.59万亩的湿地,占总面积的4.4%。项目主要分布在东郊森林公园、大兴长子营和通州台湖等地。“都是一些废弃的坑塘、湿地,因势利导。”袁士保说,根据相关要求,湿地要充分利用原有水体、植物、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因素,注重湿地和林地的有机结合,“宜林则林,宜湿则湿”,提升湿地质量。
链接:2012年平原造林工程回顾
2012年起,北京市启动了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并提出了“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空间布局和营造大规模、大尺度的“城市森林”的理念。据了解,这是北京历史上首次在平原地区实施如此大规模的造林工程,森林将由此走进城市。
据统计,2012年全年,北京实际完成平原造林工程面积25.46万亩,植树1670万株,绿化建设总投资76亿元。其中,全市造林1000亩以上地块达到51个,5000亩以上4块,万亩以上1块。截至目前,2012年春季成活率平均达到了95%。
围绕保障农民利益,市政府配套出台了土地流转腾退、林木养护管理等惠民政策。用于造林绿化的土地进行流转,农民每亩地每年可获得1000~1500元的补助,参与后期林木养护的农民,每养护1平方米的林地,每年可获得市、区县两级政府补助4元。
推荐阅读:
[分页]
热点关注:树种治理PM2.5功效研究结果七月或公布
今年,北京连续遭遇雾霾天。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雾霾,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虽然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8%,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量均占全国的30%。这些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既加剧了PM2.5的排放,更加重了霾的形成。监测表明,这些地区每年出现霾的天数在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
很多人认为,平原造林就是为了治理PM2.5。对此,袁士保表示,治理PM2.5只是大面积平原造林的原因之一。随着十八大召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是世界城市和全球发展方向。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还有就是雾霾天气、风沙抬头,需要加大治理力度。第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广大市民对宜居环境、生态环境的要求和生活品质也在提升。我们从建设民生林业、生态林业的角度来说,也必须加大生态建设。
而对于造林会为治理PM2.5起到什么作用,“改善作用肯定很大”。袁士保说,一方面,树多了可以降低风速,可以阻挡风沙,也能减少PM2.5;第二,植物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可以挥发水汽,在树冠周边形成一个相对潮湿环境,水分子可以降低PM2.5的活性和运动速度。第三,光合作用释放负氧离子,有静电吸附作用,将PM2.5吸附住。还有就是绒毛能黏住PM2.5。此外,树多了能够形成良性大气循环。
袁士保表示,北京市去年启动了一个类似的科研项目,研究哪种树木吸尘效果最好,防治PM2.5的功效最强等。目前,已知的树种特征是树叶要大,绒毛要多,树枝表面的黏液要多。比如国槐,它抗污染性强,比较耐废气、二氧化硫,它寿命也长。还有白皮松、银杏等树木都不错。研究结果在今年七八月可能会发布。
对话·市园林绿化局造林处处长袁士保
■造林目的
造林要尽量靠近城市希望短期内改善环境
记者:去年造林25万多亩,今年目标是35万亩,增加10万亩,难点在哪里?
袁士保:时间紧、任务重。平原造林不像城市公园按照平米算,我们造林都动辄千亩、万亩,需要有一个落实地块、组织队伍、准备苗木的过程,北京寸土寸金,拆迁和腾退难度越来越大,前期准备工作也很长。另外浇水、除草、防虫等后期养护也不能放松。今年35万亩的造林时间也只有50天左右,所以我们提出要大干50天确保主体任务完成。
记者:今年为什么要增加到这么多?
袁士保:为了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尽快改善北京环境,我们的平原造林也加快推进,希望尽快在短时期内有所好转。
记者:今年的平原造林,在地块选择上有何特点?
袁士保:今年平原造林也是按照全市平原造林“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整体布局,以城市发展新区为主体,城市功能拓展区为重点,生态涵养区为补充,主要安排在六环路两侧以及重点绿色通道,也是安排在最显眼、最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地方。
记者:这么做出于什么考虑?袁士保:平原造林重点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安排在最显眼的地方,首先要让老百姓能看到,能享受成果。还有就是改善生态环境最显著的地方,你要安排在山里,离城区这么远,就没有多大用处。现在环境污染,汽车、燃煤、PM2.5都是在城区,这就是为什么一再强调平原造林要安排在六环路以内两侧,要尽量往城区靠,尽量改善城区环境。
记者:今年六环内的种植面积能达到18%,其他区域种在什么地方?
袁士保:其他区域也是以靠近六环的地方优先,例如城乡接合部、骨干廊道、重点河道、通道两侧等。今年在城乡接合部50个重点村、土储代拆及腾退建设用地安排了1万多亩;在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两侧及荒滩荒地安排了近5万亩;还有废弃沙石坑,也安排了1万多亩。另外,在首都机场航空走廊及周边安排造林2.37万亩,在规划新机场周边安排造林6217亩,两块地共占造林总面积的8.2%。
树种选择:树种优先选本地苗木周边600公里调树苗
记者:在平原造林中大面积的地块较多,另外树种上也主要以乔木为主。为什么有这样的要求?
袁士保:我们现在是营造大规模的城市森林,需要大尺度地去规划,成网成带,今年安排了万亩以上造林地块10处。提高乔木比例,一方面是因为乔木的调节功能、生态功能、改善气候能力比一些花灌木强。另外从整个工程上来看,我们主要是以造森林为主,不是以造公园为主,所以还是强调乔木为主。
记者:我们在树种选择上的依据是什么?
袁士保:主要是乡土树种,因为它们是经过很多年筛选出来的,适合本地生长,比外地的树木适应性好,成活率高,北京还是杨、柳、榆、槐、侧柏、银杏、白皮松、油松这些树木相对好活,存活率高。
记者:去年,市园林局就出了一个树种的名单,今年和去年相比,树种有更新吗,我们会根据树木的存活率进行调整吗?
袁士保:有调整,但是幅度不大,因为我们去年的树种都是经过设计、评审后确定的,有不合适的在评审阶段就给否决了。但也有一些个别的树种表现不好,这也不一定是树种的问题,有可能是树苗的问题。一些树种,有可能北京本地树苗长得很好,从河南、山西等地运来的树苗长得不好。表现不好和场地、树种都有关。
记者:那我们怎么来判断树苗的优劣呢?
袁士保:尽量要用本地树种和壮苗。我们对树苗有规格要求,比如常绿乔木树高要在2.5米以上,落叶乔木胸径要求6~8厘米以上。大苗的话,抗性强,能够在两三年内快速成景。还有在施工中,我们要求用抗性好的苗子,尽量用北京或者北京周边的树苗,它的适应性强。
记者:但北京本地的树苗好像并不够用?
袁士保:本地的大概有一半吧,还要从周边省市调运一些树苗,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都有,600公里以内都可以。
记者:去年春季种的树成活率是多少?
袁士保:经过检查验收后,基本上在95%以上,因为工程启动得晚,好多树栽得较晚,存活率受到影响,但是经过补植以后,存活率基本在95%以上。今年还要继续观察,如果有枯死的还得补植。
推荐阅读: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