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构筑绿地林地湿地融合生态格局

2013年03月06日 10:40中国环境报蔡新华 刘静

中国园林网3月6日消息:记者日前获悉,上海市将进一步构筑"绿地、林地、湿地"三地融合的基础生态空间,全面推进立体绿化发展,启动新一轮林业三年计划,立法保护湿地生态。

到2015年,上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38.5%、森林覆盖率将达到15%、森林蓄积量将增加42万立方米、自然湿地保有率维持在30%以上,营造绿色和谐的生态空间。

预留候鸟保护区 绿化格局初步形成

据上海市绿化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海"绿地、林地、湿地"三地融合发展已有扎实基础。全市已建成区绿地约3.4万公顷,林地资源面积约10万公顷,湿地约32万公顷。目前,上海市内环线内基本实现出门500米有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城市公园已达153个,郊区"一镇一园"建成32个镇级公园。

林地方面,全市6万亩沿海防护林已成为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绿色屏障;在黄浦江、苏州河等主要河道两侧和主要水源地周边,建成15万亩护堤护岸林和水源涵养林;建成通道防护林30.4万亩。保护湿地方面,在长江口湿地保护重点、敏感和脆弱区域分别建立了两处国际重要湿地、4个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个禁猎区,对于不适宜划建自然保护区的敏感区域,建立了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如今,上海市以中心城区绿化为主体,郊区新城绿化为补充,生态林地和防护林地为外围支撑的"环、楔、廊、园、林"绿化格局已初步形成,全市"春景秋色"生态景观逐步形成。

据透露,寸土寸金的上海将争取为候鸟留下更多栖息空间。有关专家表示,长江口是鸟类迁徙的驿站。而原先针对候鸟的主要保护区都集中在长江口北侧一带,南部区域没有布点,因为那里是盐湿地自然保护区,并不适合候鸟觅食。现在,在区域总体规划上,已考虑在南汇东滩地区预留几万亩滩涂作为保护区域。此外,在新一轮林业三年计划中,上海布局了6~8个野生动物补充栖息地,解决上海市南汇南片地区缺少栖息地的问题。

推进立体绿化发展 立法保护湿地生态

据介绍,上海市将加快实施基本生态网络结构体系建设,扩大城乡绿色生态空间,进一步推进大型公共绿地、楔形绿地、大型居住区绿地建设,启动郊环绿带等结构性绿地建设,基本完成外环生态专项工程,建成迪士尼核心区绿地、顾村公园二期、滨江森林公园二期、七宝文化公园等大型公共绿地。

积极推进崇明生态岛、虹桥商务区、世博地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生态项目建设。构建中心城、郊区新城绿地系统和镇级公园体系,大力推进立体绿化发展。积极推进以沿海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污染隔离林、通道防护林和农田林网为重点的林业建设。"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建绿地50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500公顷,新建立体绿化150万平方米,林地1万公顷。

目前,上海市湿地的保护面积已达1000平方公里。记者了解到,在拓展湿地保护网络的同时,上海还将立法保护湿地生态安全。

据了解,上海市已有《上海市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但尚无全市层面关于保护湿地的法律法规。下一步,上海将着力立法保护湿地生态。据悉,目前上海市浦东新区已经开展南汇东滩禁猎区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

推荐阅读:

上海:高温催开“羞答答”的白玉兰 植物率先迈入春天

上海:普陀绿化市容局全力打造大渡河路优美绿色景观

上海:顾村公园是目前最大赏樱地

上海:长风公园将成学雷锋主题公园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