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问题将为环保基础设施出口创造商机

2013年03月08日 10:30日经能源环境网

中国园林网3月8日消息:中国的PM2.5问题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是一个商机。中国环境保护部所做的工作,对于日本定位为发展战略的基础设施出口,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中国的大气污染早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1980年代以前,提到北京,大家的印象就是满街的自行车,但随着1990年代后改革开放进程加快,经过20多年,这种情景已经消失了,如今街上已经满是汽车。

始于1999年的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TEMM)除了全球变暖问题,还针对中国东北部黄砂等的越境污染问题一直在进行探讨。而且,由于中国本土的工业化快速发展,大气污染进一步扩大。不仅是沿海地区,环境污染已经扩大到了内陆地区。

2003年,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宗旨是谋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始于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及始于2011年的“十二五规划”都强调了针对环境污染采取对策,通过强化规制等推进削减污染物质。

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中国以往的环境政策似乎有些空洞。不过,由于细颗粒物(PM2.5)问题变得如此严重,中国政府也不得不全力加以应对。日本环境省已经表示,将在观测、调查及今后的健康医疗等方面提供协助。日本曾经经历过公害,因此这是一个充分利用环境对策技术的机会。

2010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新发展战略,其中提出要“从销售单一产品转变为销售系统”。作为从产品销售转变为系统销售的事例,经常会提到美国IBM公司,但笔者认为,从全球来看,日本企业非常擅长体制建设。

体制及系统建设的最佳事例就是环境领域。1990年代,许多关于工厂废弃物及化学物质的对策展开了“技术”竞争。不过,最终胜出的,都是将各项对策构建成地区社会“系统”的企业。并不止步于采取垃圾及化学物质对策满足规制要求,而且还依靠独自的业务模式,将对策发展成为系统,在核心业务的经营和为环保做贡献方面都取得成功。这就是环境经营的精髓。

日本政府还在致力于出口环保型基础设施。许多企业将对外销售通过环境对策积累的体制建设经验作为新的发展战略。东芝公司、富士通公司及日立制作所等都在大力发展该领域。

通过环境领域培养起来的思维模式不仅可在公司内部发挥作用,在面向世界争取公司新的腾飞机会时,这种系统思维也将发挥作用。

推荐阅读:

日本各地要求政府明确PM2.5指导细节

张庆伟:像治理PM10一样治理PM2.5

佛山:PM2.5才减弱 臭氧又“发飙”

人大代表:PM2.5每年递减多少政府要给个承诺

(来源:日经能源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