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来花卉“昙花一现”进口品种面临本土花卉挑战

2013年04月11日 13:47劳动报

中国园林网4月11日消息:最是一年春好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我们眼前争奇斗艳的花卉,大多是“洋”花。不过,笔者从在上海植物园举办的上海花展上获悉,包括郁金香、风信子、水仙、小苍兰等一批本土培育品种亮相。和进口品种相比,它们更适应本地气候,早开晚谢且价格低一半左右,但市场化之路却仍显漫长。

外来花卉昙花一现

据了解,每年我国从荷兰进口的球根花卉占进口花卉种源费用80%以上,特别是大量进口郁金香、风信子、洋水仙等。而花期短成为外来花卉的一大致命伤,上海交通大学园林系主任唐东芹表示,由于不适应本土气候条件,洋花的花期往往撑不过4月上旬。不少爱花之人无法过足眼瘾。

而就在本次上海花展上,本土花卉来了一次大突围。由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园林专家研究培育的一系列本土花卉新品亮相,其中,本土郁金香品种“上农早霞”红里透艳,傲立绿叶丛中,分外妖娆。而这些花朵凋谢的时间,要晚于洋花卉。正值四月天,这些本土花卉仍斗艳在春风中。

“年宵花”扮靓家庭

据唐东芹介绍,这些花卉通过花期调节,还能卡准元旦、春节等节点上市,被称为“年宵花”。目前常见的“年宵花”以水仙、风信子等球根类花卉为主,进口的球茎售价在每个10元以上,而本土自产品种的价格可便宜一半左右。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农艺师罗震伟向笔者介绍了这些本土花卉的诞生过程,外来的优质花卉品种进入上海培植,那些适应本土气候的种球被筛选出,随后被送至特定地区种植扩大规模,最终再回上海本土。

市场前景路漫漫

尽管本土花卉优势明显,但是不少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市场推广尚且艰难。唐东芹表示,目前上海交大仅与少数几家园艺公司合作,还未进行大规模市场化运作。据罗震伟介绍,在国外,从花卉的种植、收购、销售等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但本土花卉市场则起步较晚。“花农和市场是否愿意接受新品种,都是未知数。”罗震伟表示,而这些产业链的后续环节,光靠高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唐东芹设想,先以“年宵花”品种打入市场探路,因为新春佳节,往往是消费者购买力较强的时段。

推荐阅读:

安徽:苗木花卉种植体系 发展多样化

上海:春暖花开踏青季 本土花卉抢风头滨江森林春意浓

内蒙古:天虹千余种花卉“盛放”农博会

厦门:翔安带状公园用特色花卉树木造景 唱响四季歌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