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12日消息:记者从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获悉,该局于近日完成了《无锡市区公园发展规划》(初稿)(以下简称《规划》),对市区范围1622平方千米内的生态公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规划控制引导要求。据悉,这是国内首部整合市域范围内公园展开的专项规划。昨天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该规划展开论证研究。
【背景】———
立法保障市区公园健康发展
截至2011年年末,无锡市区已有生态公园11个,综合公园19个,专类公园11个,公园数量达到了较高水平,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优秀的休闲、游憩场所。然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也为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公园用地被挪作他用,而在附近又不能及时补足,造成公园布局上的不合理;城市新建成区的公园建设往往滞后于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造成该地区公园缺少;有的公园商业设施和氛围过重,影响公园正常功能的发挥;有的公园只关注绿化,缺少文化内涵,公园特色不突出;有的公园建成后疏于管理维护,公园品质和服务水平逐渐降低……
为保护绿化建设成果和公园、风景名胜资源,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风景区规划为基础,结合近3年市区公园发展情况和未来城市发展趋势,对市区1622平方千米内的生态公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的数量与布局进行优化完善,制订出了《规划》初稿,并于昨日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据悉,论证会结束后,《规划》将进入修改完善阶段,并上报至无锡市政府,一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不得擅自调整。这标志着今后我市有望通过立法来保障市区公园的健康发展。
【亮点】———
23个新建在建公园范围划定
本次《规划》期限从2012年—2020年,共规划市区公园75个,其中生态公园17个,新建5个;市级综合公园15个,新建3个;区级综合公园26个,新建15个,专类公园17个,新建7个。《规划》的一大亮点,在于对2012—2015年间新建在建的一批公园重点进行了控制引导,包括公园的位置与规模、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有效保障了公园绿地不被侵占、挪用。
例如针对蠡湖中央公园、双虹园、蠡湖公园、金匮公园等缺乏活动设施的问题,《规划》提出要通过设计改造,增补各类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游戏型体育设施,完善综合公园功能;针对鼋头渚公园、蠡湖之光、梅园等,要增加更多的交通方式,提高可达性;针对城中公园、运河公园等存在空间被侵占的问题,要缩减商业和其他设施,恢复公园主导功能;对于面积较大的惠山森林公园、长广溪湿地公园等生态公园,则要加强巡查管理。而根据《规划》,2015年前,无锡市区公园将完成在建公园7个,规划新建公园16个。其中有城区外围的长广溪湿地公园、太湖湖滨公园、尚贤河湿地公园等;有配合中心城区改造的城北公园、梅园、大窑路遗址公园等;有促进新城建设的东安公园、香梅公园、龙溪湾公园、洋溪河公园、庙桥港公园等;也有为外围新市镇服务的洛社公园、唐平湖公园、小胡山公园、锡北公园以及特色突出的阖闾城遗址公园等。这些公园的位置、范围等指标,在《规划》中全部以图则的形式进行了划定规范。
【意义】———
从“见缝插绿”走向“规划建园”
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有关人士介绍说,《规划》的出炉,表明我市公园绿地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从以往“见缝插绿”的建园思想,走向了“规划建园”,也保证了市区公园用地不被蚕食和挪作他用,通过绿地率和容积率等指标,保证了公园功能和品质要求。
此外,本次《规划》还首次对公园评价体系展开探索,把公园选址、功能分区与布局、常规设施、植物种植、景观塑造、服务管理等内容都列入了考核指标,并依据重要性赋予这些指标一定分值,期望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评估我市公园的发展情况。
推荐阅读:
(来源:无锡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