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17日消息: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打造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以中心城区大绿化为基调,以植物搭配景观为特色,以董子读书台、减河湿地等园林景观为亮点,以游园绿地为精品,以道路绿地为网络,以单位庭院和居住区绿地为补充的点、线、面结合的园林城市格局初步形成。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连续报道,对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理念、举措、效果进行集中报道,敬请关注。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生态美市和城市大绿化战略的具体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我们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坚持以创促建,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这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翠云在2012年4月11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道出了德州人通过生态美市助力幸福德州建设的目的。
重在治本
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这是长期在我市流传的一句形容土壤盐碱化的歌谣。经过20余年的治理,我市土壤盐碱化仍未得到根治。 4月11日,在位于德城区二屯镇的市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科研基地内,科研人员对300平方米的排盐示范区土壤进行了检测。经过数次重复排盐试验后,最后检测数据表明,土壤平均含盐量较之前下降21.8%。这是我市自去年8月以来积极运用盲管排盐法取得的成绩。
“治标先治本,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只有把土质、种植技术等根本问题解决好,才能让德州这片土地绽放出应有的生机和美丽。”市园林处高级工程师王义海说。除努力解决土壤盐碱化这个根本问题外,我市多次邀请北京、济南的园林专家就综合管理、绿化建设管控、综合性公园改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进行现场指导,解决了“种什么”的难题。我市还组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攻坚绿化技术指导小组,初步确定27名绿化技术指导员,并多次召开攻坚绿化指导会议对三区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企业给予现场指导,解决了“怎么种”的难题。
重在品质
从《德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到“绿色图章”制度,从《德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到建立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体系,品质成为贯穿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的一条红线。
站在我市外环线景观防护林带这条内侧宽度100米、外侧宽度200米“绿色项链”旁,市园林处一位绿化负责人介绍,“为保证种植质量,我们专门跑济南、菏泽、泰安等处落实好品质苗源,不仅如此,从每一棵树该在什么时候浇水,剪枝后上漆、打药都有专人负责。 ”而这只是我市开展创建工作从严要求的一个缩影。每一颗树要挖多深的坑,每一个任务都要细化到具体负责人,每一项都在市创城办督导部的统计本上记得清清楚楚。
坚持品质第一的原则,我市对国家园林城市各项指标进行调查摸底。各指标牵头单位通过赴外地学习先进经验等方式,查找问题不足,进行整改;我市还制定出台了德州市绿线管理办法,编制了植物园规划、长河公园综合性公园提升规划、德州市户外广告规划总体规划等。
重在为民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2012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99.9%等。说起德州的环境变化来,群众最有发言权:大河小河旁钓鱼的人多了,空气更加清新了,市民不再因为味道难闻而睡不着觉。
坚持生态服务人居,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行林、路、水、光能“四网合一”,对城市环境综合管控。垃圾、污水及时处理,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道路完好,人车分流畅行,建筑节能比例56.80%,空气清新,噪声微弱,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改善。
注重城市生活质量,我市大力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弃置地绿化建设,相继落成长河小区、乾城小区等一批保障性住房,城市住房保障率98.7%,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103.6%;供热及时,配套完善,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39.95%;社区教育、医疗 、文体等配套设施全部达标,主要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良好,城市管理渐入佳境。
推荐阅读:
(来源: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