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17日消息: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态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物质条件,保持水土资源对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水土流失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及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森林是陆地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是调节地球生态循环系统最重要的下垫面,是水土资源的绿色保护伞,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在治理水土流失中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因此,发挥森林在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作用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目前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良好生活环境的需求。森林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涵养水源 调节地表水源
森林含有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对降雨分别起着截留、拦蓄和入渗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减弱了雨水对地表土层的直接冲击力,使得降雨不会立即在坡面形成径流,滞留和阻延了径流的发生,促进了水分的下渗,形成壤中流或地下径流,在雨后或旱季缓慢流出,起到调节河川径流、削弱洪峰和补充水源作用。森林的这种拦截、吸收、蓄积降水的涵养水源功能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大大减少地表径流和洪涝灾害。有研究表明,10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200万立方米的中小型水库,1公顷林地要比裸露地多含蓄3000立方米的水分。
固结土壤 防止土壤侵蚀
森林根系和凋落物的固结土壤功能是森林防止土壤侵蚀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森林植被具有大量的根系,能够很好地固结土壤,起到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森林植被凋落物又能有效降低雨水对土壤的冲击力度,减少土壤侵蚀。有研究表明,有林地与无林地泥沙流失量可相差几十倍。在非洲肯尼亚,当年降雨量500毫米时,农垦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3000倍。由此可见,森林对土壤的固结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防风固沙 改善气候条件
森林能防风固沙,改善气候条件,在水土流失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森林树冠可降低风速,减少地面泥沙流失;林地的绝对蒸发量可以增加林地及其附近地区的空气湿度,使其总的绝对蒸发量大于无林地,调节气温,减少部分蒸发,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有研究表明,1公顷的森林一年能蒸发8000吨水,使空气保持相对湿度,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实践,已经很好地诠释了森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长汀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这里水土流失治理的历程就是一部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的历史。通过长期的造林实践,探索出“等高草灌带”种植法、“老头松”改造、草灌乔混交等造林方法,为严重土壤侵蚀的林地披上了绿装。同时,坚持发展经济林,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全县正变得“山绿、地肥、水美、田丰、人富”。 长汀人民“滴水穿石、人一我十”治理水土流失的精神,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昔日“火焰山”、今日绿满山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植树造林是水土保持的治本之策。近年来,我省大力开展造林绿化,特别是在水土流失区加大植树造林、树种结构调整等生物治理措施,生态优势得到拓展,林业在治理水土流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系福建农林大学教授)
推荐阅读: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