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正镶白旗:生态保护与建设“双赢”

2013年04月17日 10:45锡林郭勒日报

中国园林网4月17日消息:春日的胡鲁斯台嘎查草场,大地刚刚复苏,勤劳的人们就已经想着要治理草场、恢复植被了。

在伊克淖苏木胡鲁斯台嘎查,牧民尤福珍指着2009年嘎查实施的4500亩人工造林地告诉我们:“这块沙地以前既不能放牧也不能打草,曾经是我们的一块心病。自从旗林业局给我们搞人工造林这一项目后,前面三座大沙包现在基本处于半固定状态,我们放牧的草场也相应扩大了,牧民通过生态建设取得的间接收入比以往增加了很多”。

正镶白旗自2000年开始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旗委、政府结合全盟提出的“两转双赢”战略构想,摸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之路。近年来,该旗先后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4亿多元,累计完成沙源治理面积149.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68%。2011年,该旗全面启动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奖补草场总面积843万亩,覆盖了全部可利用草场,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保护家园、爱护草原的热情和动力,草原生态呈现出总体恢复、局部明显好转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10年来,该旗在生态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积极吸收农牧民投工投劳,直接带动参加生态建设的牧民增收近4000万元。农牧民享受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性补贴达3.8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52%。其中,11.3万亩退耕地使退耕户每年通过一卡通领取补助金1808万元,实现了人均年增收475元;18.3万亩国家级公益林每年直接补贴农牧民176.76万元。

同时,在沙源治理过程中,沙区牧民通过出售黄柳种条直接经济收入达2000万元,拉动当地工商企业销售网围栏、配套设施及林木种苗收入达5940万元。

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在正镶白旗境内正悄然掀起一股生态建设的春潮。就在阳春三月,气温刚刚回暖之际,实施围封飞播项目、人工造林项目、封山(沙)育林项目区的各嘎查积极与旗林业部门联系,就种植苗木与技术员面对面沟通。

采访中,胡鲁斯台嘎查书记付占勇告诉笔者:“自2009年我们嘎查实施人工造林以来,生态恢复良好,对牧民生产生活都有极大的提高,牧民对生态建设这一块的认识也有根本转变。每年每户牧民都要自发地在自家的草场里种植红、黄柳10多亩。今年我们嘎查再计划实施围封飞播项目15000亩,封沙育林项目6000亩,相信通过治理后,我们嘎查将变得山更清、草更绿。”

按照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强化草原的生态功能、优化草原的生产功能、开发草原的观光旅游功能,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的要求。今年,该旗林业部门围绕全盟“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结合全旗实际,提前早规划、早部署、早实施。以工程项目为依托,以质量效益为核心,将治沙与治贫相结合,生态与产业相结合,巩固成果与加快建设相结合,不断推动防沙治沙的多元化进程,促进工程建设由生态效益主导型向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复合型的转变,实现“三效统一”目标。“十二五”期间,全旗生态治理建设总规模为220万亩,其中:飞播造林50万亩、封山育林140万亩、人工造林30万亩。以呼鲁斯台、阿拉腾嘎达斯湿地为重点,加大保护力度,促进植被恢复,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力争将28万亩呼鲁斯台湿地、12万亩阿拉腾嘎达斯湿地列入自治区湿地保护区。 该旗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之路,不仅转变了农牧业生产方式,而且使林业惠民作用逐步显现,推动了农牧业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了“草原增绿、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预期目标。

推荐阅读:

保质保量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建设任务

贵州龙里县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统一起来

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齐飞 江西德兴和谐发展之路

佛山:皂幕山建生态保护区 区内居民要逐步迁出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