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雅山公园内通行必经的雅山污水处理厂路段,除道路较陡外还存在弯道
中国园林网4月18日消息:一片片参天大树遮蔽了条条林间小路,树下小花缤纷,叽叽喳喳的鸟鸣反衬着幽静,孩子们在绿阴下嬉戏,老人悠闲地打着太极。4月14日上午,红山公园像往日一样风景宜人。
25岁的刘莹在树林里的椅子上看书,“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就觉得红山公园这么漂亮。”一旁42岁的石玉翔正带着8岁的女儿玩耍,听了刘莹的话他连连摆手,“我小时候,这山上哪有几棵树呀,都是后来人们种的。”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新疆乌鲁木齐义务植树改变荒山面貌最有代表性的要数红山、雅山和水磨沟的清泉山、水塔山。
红山公园 寸草不生钢钎凿
“解放前的红山寸草不生。”原乌市园林处处长韩有禄说,红山基本是石头山,再加上缺水,连小草都不愿意露头。
1958年,乌市团委组织青年人开展“植树活动”,凿石打洞、拉水浇树,活动持续到1964年,在红山上种了一些树。红山也成为乌市最早植树的荒山。1982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以后每年春秋两季,红山都会迎来各单位、学校、部队一批批植树的人。
“在山上栽一棵树太难了。”韩有禄回忆,那时植树铁锹只是辅助工具,主要工具是钢钎和大铁榔头,还要带自家的面粉袋子、脸盆、水桶等。“树坑不是挖的,是凿的。”凿一个树坑至少要两个人,一人拿钢钎另一个人用榔头砸钢钎,“常常一天几个壮劳力也搞不出两个树坑。”他说,砸伤手指,扭伤胳膊这样的事情太平常了。
树苗一般是几个人抬几颗,抬上山。 坑凿好了没土也无法种树。植树单位就用卡车从郊区拉来土,人们再用自家面粉袋一袋一袋背上山。孩子们是用脸盆端上山,部队战士就从山下排队排到山上,用脸盆一盆盆将土传。浇水也是如此,人们排成队用水桶一桶桶传上去。“红山垂直高度90多米,就算一米站两个人,算下来从山下排到山上,一队至少也需要180人。”
义务植树持续多年后,政府将人民广场附近的地下水引到红山脚下,有了水,公园内瀑布等景观工程开始建设。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红山基本被树木覆盖,红山公园随即开园。“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种了6万多棵树,现在都是大树了。”
水磨沟 汗水侵绿两座山
位于水磨河东西两侧的清泉山和水塔山曾是乌市10大荒山中的两座,如今却绿树掩映风景如画。
水磨沟区园林队副队长王培新刚工作时,正赶上清泉山和水塔山开展绿化工作。
1987年,水塔山营建“青年林”工程启动,当年计划完成340亩造林任务。园林职工要在3月15日前投入实地绿化放线工作。由于当时经费紧张,放线没有白灰,王培新和同事用铁锹在山上铲出一条条开沟线,“工作量太大,大家手脚磨出水泡,又磨成老茧,10天干完,大家几乎虚脱了。”
当年4月,水塔山上人山人海,彩旗飘扬,全市数以万计的人们汇集在水塔山植树。园林队的干部职工有些几天几夜没下山,白天带着几个馒头、鸡蛋在现场指导、验收,晚上就在简陋的帐篷内休息,水塔山“青年林”工程历时13年。
如今,在水磨沟风景区核心区总占地面积4510亩,除企业承包种植的树木,义务植树面积达4050亩。
4月12日,沙区组织11000名官兵在雅玛里克山、骑马山义务植树,面积1000亩。“随后一段时间,还有多批志愿者要来植树,一个多月后,雅山上就会新增绿地8000亩。这也意味着从1996年开始大规模义务植树为主的雅山荒山绿化工程主要任务基本完成,总绿化面积超过两万亩。”沙区园林队队长李海燕说。
雅山从1996年开始展开大规模义务植树,如今在已经完成的1.42万亩绿化中,有40多种乔灌木。
“我们当时在现在世纪亭下面的山包植树,山上主要以砾石、片石为主,挖树坑全靠人工。”1998年到2000年,李海燕在新疆农大上学,每年都会参加雅山的义务植树。她说,每个班都分派一大片植树任务,有时要干好几天。17年来,每年至少有1万多名志愿者上雅山植树,是志愿者造就了今日的“乌市绿肺”。
在雅山上干了16年的沙区园林职工安利胜这两年感觉轻松多了,“以前植树任务重,每年春天种两个月,秋天一个月。”他说,近两年,雅山最繁重的绿化工作基本完成,“如今很多树木都已成熟,我们有了更多的精力来打理树木花草,雅山一定会越来越美。”
推荐阅读:
(来源:亚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