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发展林下经济 实现生态和经济“双丰收”

2013年04月24日 11:03人民网杨燕 王发祥

中国园林网4月24日消息:林中套种的1万株红豆杉和1.5万株香樟树郁郁葱葱,马上可以出苗、采樟油。林下2万余只象洞鸡、河田鸡正欢快地觅食,池塘中鱼儿自由游弋……

在武平县东留乡大明村,眼前的丰收景象,让这片万亩生态公益林的承包管护人何连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去年,仅靠在林下养鸡、养鱼就收入20多万元,今年收入肯定会更多。”15日,老何向记者描绘着他的美好“钱途”。

依靠发展林下经济增收致富,老何还曾作为我市典型在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上进行交流。

时下,在我市,越来越多像老何一样的农民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林下经济也已逐步成为我市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突破瓶颈协调发展

我市有着丰富的林地和林木资源,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林地面积达238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1%,居全省首位。


而“十年树木”,是林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漫长的林木生产周期,对林业发展以及农民发家致富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如何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让林地早下“金蛋”,使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发展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等特点的林下经济无疑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据了解,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加工业和森林旅游业,是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它强调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

不用砍树照样致富

发展林下经济,种养业是首选。我市各地通过政策、资金扶持等手段,引导农民在林下种植中草药、绿化大苗,养殖纯天然绿色家禽等,既有效利用了林下空间,又涵养、抚育了森林资源,实现了双赢。

“种植草珊瑚,技术要求不高,效益却挺高,按当前市价亩产值能达到6000元。”19日,在一片竹林里,永定县古竹乡草珊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镇虎一边察看草珊瑚生长情况,一边高兴地说,以前靠山吃山,现在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他们不砍树也能致富。如今,该合作社吸引了100多户农户加入,在竹林和阔叶林里套种了800多亩草珊瑚。

林下套种草珊瑚,不只是增加收入。吕镇虎指着不远处一片茂盛的林子说:“草珊瑚根系发达,水土保持能力特别强,生长能力旺盛,每年七八月掉落的叶子腐烂后还能改良土壤肥力,不然这片林子不可能长得这么好。”

不砍树就能从绿山中挖出了“金子”,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仅如此,全市七个县(市、区)还因地制宜,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的特色亮点缤纷,逐步形成了永定的巴戟天、草珊瑚;连城的铁皮石斛;上杭的断肠草、梅花鹿;新罗的竹子采集加工;武平的林下养蜂和林下种茶、红豆杉、金银花;漳平的金花茶、林下养殖棘胸蛙;长汀的互叶白千层、黄栀子、金银花、菊花、红菇等等,并呈现出规模大、品质好、效益高的发展势头。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加工业总产值已达13.9亿元。

另外,发展森林旅游业也是我市林下经济的另一重要模式,目前,全市共有“森林人家”接待点15个,授牌“森林人家”58户,去年共接待游客400.8万人次,森林生态旅游业直接收入达4.5亿元。

乘势而上大有可为

为进一步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福建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发展林下经济,实施“千万林农增收千元工程”,省财政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对林下经济发展予以补助,2013年全省林下经济产值要突破750亿元。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市各县(市、区)正陆续出台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鼓励各地结合气候条件和种养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养业和森林生态旅游等,努力把林下经济打造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亮点。其中,上杭县、武平县今年将分别安排出500万、60万专项资金扶持林下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已逐步成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增长、实现兴林富民的重要产业,今年我市还提出了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30亿的目标,可以预见,林下经济将成为我市林业发展的又一道靓丽风景。”市林业局开发办主任袁永亮表示。

推荐阅读:

漳州长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报告指林下经济发展需要财政金融的扶持和引导

林下经济对促进经济转型低碳发展意义重大

安徽:休宁县发展林下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