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25日消息:素有“百岛之县”美誉的浙江省洞头县,立足海岛资源优势,以“四个坚持”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初步构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格局,在县域海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对全国海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一是规划先行,强化顶层设计。为把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战略思想落到实处,洞头县先后编制实施了《海岛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规划》、《洞头生态县建设规划》、《洞头县海域功能区划》、《洞头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洞头县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等近10个规划,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方案。把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转化为试验区建设、生态县创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二是协调发展,发力海洋经济。洞头县大小岛屿168个,扭住“国际性旅游休闲岛”的长期战略目标,加快海岛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建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建成大小门临港产业基地、杨文工业基地、南塘工业基地三大板块,临港工业、旅游业、海运业等主导产业地位明确,海洋医药、海洋化工、清洁能源、海洋服务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渔业经济综合效益不断提升,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18:34:48调整为9.6:40.1:50.3,筑牢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三是突出保护,优化生态环境。为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洞头县实施了三大领域17项环境整治工程。以加强生态环境设施建设为基础,着力优化生态人居环境,污水垃圾处理、噪声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农村改厕等让群众得到了实惠。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龙头,着力推进绿色岛城建设,建设渔村环保设施,实施连片整治,生态渔业、生态旅游业发展相得益彰。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为抓手,着力改善内部环境,既抓点源,又抓面源,矿山生态复垦、畜禽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经过不懈努力,2007年洞头县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1年通过国家生态县技术核查,2012年通过环境保护部考核验收,生态县创建取得了重大进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已经成为洞头县的资源优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洞头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党的十八大要求还存在差距。从经济结构看,要处理好长远和当前的关系,审慎发展重化工业,进一步壮大第三产业。从区域布局看,要合理引导要素空间分布,进一步突出区域特点。从环境治理看,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从政策机制看,要敢闯敢试,进一步发挥好主观能动性。
具体而言,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洞头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快打造生态洞头、建设国际性旅游休闲岛的战略步伐,努力争取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进展、新突破。
一是抓好基础性战略性顶层设计。在充分认识海岛区位和资源优势的同时,更要看到生态环境脆弱的一面,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保护优先战略。要高水平、高起点编制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各专项功能区划要求,在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布局、重大政策等方面搞好系统设计,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
二是加大渔村农村环境保护力度。统筹海岛城乡环境保护,充分发挥“以奖促治”作用,统筹各级各类资金,加快渔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抓点、带线、促面,全面开展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垃圾收集点和中转站、卫生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资金投入一批、见效一批,全面改善海岛环境面貌,提升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同时,下大力气解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问题,保住海岛生存发展的重要底线。
三是创新海岛开发保护体制机制。用好用足海岛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建设的优惠政策,认真学习国际国内典型经验,加强配套政策研究与创新,积极谋划,大胆探索,全面启动试验区建设。在海岛规划与建设、调动民营资本积极性、鼓励发展服务业、打造国际性旅游休闲岛、改革行政管理、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争当排头兵、领头雁,以良好的体制机制激发洞头的发展活力,实现内生性、自主性发展。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