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锦绣龙城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迈进

2013年04月25日 10:32中国网张晓东

中国园林网4月25日消息:“美化锦绣山河。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都要寓审美于其中,实现城市园林化、生态化,创造绿色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自然之美。”在不久前的太原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用这样几句话,使得“锦绣龙城”的建设更加具体化。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锦绣,作美丽、美好之解。美丽太原建设,涉及到园林绿化、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的指标考量。这些写在纸上的目标,体现在百姓实际生活感受中,就是“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生活环境更美好”。

冲着这样的标准,2012年,太原拿到了“国家园林城市”的牌匾。如今,太原正在向着更高目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努力。

一条汾河见证历史变迁

沧海桑田,汾河的自然地理景观见证了山西这块古老厚重的黄土地千百年来的巨大变迁。

打开山西地图,汾河裂谷犹如巨人用有力的双臂把三晋大地掰成了两半,“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汾河从他们中间缓缓流过。

在三晋文明史上,汾河一直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晋水远无法与之比肩。巧合的是,由于三晋文明初创时期,汾河尚未成型,或许人们还没有找到它的源头,而把太原地区的晋水当成了源头。晋水流入晋阳湖,出晋阳湖后称为汾河。于是,太原得名晋阳,山西得名晋国。

太原可能不是汾河上建成的第一座城,却最终成了汾河裂谷里面最重要的城市。汾河裂谷这块古老的大地并未从汾水而得名,而最终选择了晋水;太原之为晋阳,山西之为晋地,或许是历史的自然选择。

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进程。在夏朝,汾河上只有两座城市,晋阳和平阳。《史记》有“尧都平阳”的记载。直至春秋时期,太原尚有一半被水面覆盖。今天晋中所辖各县市几乎都在此时建制,县城都建于边山地带,而且都处于750米到800米这一水平面上。晋阳也不例外。在那时,太原至晋中一带,汾河尚未形成,晋水还是太原盆地最大的河流。所以,太原附近的地名许多都从晋水而得名,而晋中以下则多从汾水而得名,比如汾阳、临汾、襄汾等。到汉代,晋阳湖水完全“控干”,盆地最深处的祁县开始建县。从地质上看,晋阳湖是灵石南部韩信岭隆起阻断古汾河形成的。灵石口被冲决后,太原盆地出现了,汾河也出现了。

一个城市建成生态公园

北方的春天乍暖还寒,但在厚重衣服中裹了几个月的人们,气温稍有回升,总会迫不及待地换上明艳的春装,走出户外,游玩爬山采摘。

在太原最具标志性的迎泽公园,近日最吸引游客的无疑是郁金香园,尽管还未到盛放的季节,但粉色、黄色、紫色的花蕾已经从绿叶中探出头,引来众多游客在此拍照留念。

总面积66万余平方米的迎泽公园,种植了数万株观赏树木,桥、廊、亭、榭多不胜数;木香院、牡丹园、芍药园、月季园、海棠园、杏花园、玫瑰园,各有特色。

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太原人的眼中,住在迎泽公园周边是非常幸福的,“晨练或者下班后,来公园散散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一段时期内,类似这样的公园在太原市屈指可数,并且大多数还集中于老城区。

2000年,太原汾河城区段经过水利治理和生态绿化后,汾河公园景区首期建成开放,之后又进行了北延和南延建设。今年太原市市长耿彦波表示,将开工建设汾河南延三期工程。在缺水的北方城市太原,穿城而过的汾河景区尽显湿地风光,成为经典的城市会客厅。

汾河景区的建成,不仅为太原市民提供了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是,太原市的人均绿地面积因此提升,而人均绿地面积指标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评价中的重要考核指标。

4月16日,太原市的领导干部们来到万柏林区西山万亩生态园植树,这里是太原近城区最大的综合性生态山地公园。2008年以前,这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废渣漫山遍野,坟茔壕沟举目可见,扬尘污水肆意溢流,生态植被枯朽衰竭,严重侵袭太原城区环境,是区域性集中影响大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

从2008年起,太原市万柏林区启动集污染治理、道路建设、植树造林、泉水保护、景观设置、休闲旅游、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生态园建设,将其打造为西部山区生态恢复的示范工程。4年间植树造林近10000亩,110万余棵树木、100多个树种落地园中;建设景观点16处,亭台楼榭长廊坐落其中。如今,春夏秋三个季节,这个生态茂密的公园,成为很多太原人周末出游的选择,西山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也得到很大改善。

太原市园林局4月16日公布了今年的园林建设计划,将开工建设和平公园、华夏公园、南寒体育公园等,同时注重公园类型的完善,植物园、游乐园等都将可能会出现在太原。

9万平方米的漪汾公园、18万平方米的玉门河公园、学府公园、虎峪河公园……从一个迎泽公园,到如今遍布各城区大大小小的公园,太原在生态绿化建设上的努力可见一斑。

太原公园的建设历史,也是城市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的折射。

做好山水文章 对环境污染“零容忍”

“花花正定府,锦绣太原城。”马剑东研究员告诉记者,自古以来,太原就是公认的北方繁华都会,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汾水》中曾经写道“晋川之中,最为胜处”。

赵国时期,太原城抵御了智氏遏水灌城的企图,尽管当时“城不没者三板”,晋阳城还是保留了下来。唐代武则天在汾河上修建中城,使汾河两岸的太原城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天下三都、北都其一。”“当时就成为三都之一,可以想象其锦绣繁华的程度。”马剑东说,从那时起,形成了此后以太原县和阳曲县(今太原主要市区)为主的太原城。

后来的太原城历经宋代被毁、明代扩建,规模基本形成。到阎锡山割据统治时期,客观上为山西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为山西赢得“模范省”的称号的,同时也给太原留下了“小北京”的美誉,太原的工业基础在那个时期得以奠定。“历史文化、山川形势的选择,让太原注定是一个多功能的都会城市。”

千年之后,这个古老的城市演变为了繁华的都市,尽管走在街巷中,还可以看到很多充满历史韵味的街道名称,但是城市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被村庄和荒地包围的郊区,现在被称为长风大街。在此的长风文化商务区,山西大剧院、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太原博物馆、太原美术馆、省图书馆、省科技馆等错落布局,形成建筑景观群,也为太原市民提供着充实的精神大餐。

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太原,曾经丢失过毓秀与灵动,空气污染全国闻名,历任主政者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将恢复生态列为重要工作。在今年的太原人代会上,太原市市长耿彦波提出了未来太原城市建设的目标,“突出汾河概念、做好山水文章、打响清凉品牌,扎实推动城市南移、旅游西进,构建以汾河为轴线的多中心、组团式、生态型格局,形成山、水、城、林、人和谐共融,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并存的现代化都市气派,努力建设一流现代宜居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是推进上述目标一个必不可少的举措。”4月16日,太原市园林局局长张建刚在向媒体介绍园林事业发展时表示,从现在起,园林部门要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力度。

目前,太原市公园游园总数178个,植物种类达400种,基本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绿。行驶在滨河东西路上,连片的绿色扑入眼帘。从矮小的花灌木、到中小乔木和常绿树、再到高大的杨柳树,道路绿化改变了单纯栽种行道树的做法,种类多样、层次分明,生态价值与景观价值兼具。更有取意于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而设计的杏林、桃林,尽显山西乡土植物本色之美。

随着太原人对“锦绣龙城”的期待值越来越高。为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太原市体育局将在省城汾河景区建设体育健身长廊,

据介绍,太原汾河景区内项目设置有:篮球场、羽毛球场、毽球场、乒乓球场、网球场等8项,共增体育活动面积约8万平方米。场道类项目有健身步道、空竹场、风筝放飞区等。器械类项目有健身路径广场,它以群众喜闻乐见室外健身器材为主,儿童活动场配备综合性组合乐园器材,新增面积约2万平方米。

摘掉黑帽子 披上绿外套

过去的太原,“灰黑色”是主色调。现在尽管摘掉了黑帽子,且在城市生态上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对于曾经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城市来说,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还有很多短板需要弥补。比如西山地区仍然分布着洗煤、建材等重污染企业;冬季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排汾河,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也导致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止步不前;建筑工地渣土拉运和土方作业中的扬尘污染问题突出等。

今年,太原市政府决定,对环境污染继续采取“零容忍”态度,关停百家污染企业,逐步让污染严重的涉煤、铁合金、建材等行业退出市区;完成4条河渠截污工程,基本解决市区边山支流淌黑水现象。集中供热扩网,拆除分散燃煤锅炉,对环城高速以内200台20吨以下燃煤锅炉实施清洁能源替换改造。

太原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太原市要把保护好汾河水库水源地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汾河水库水环境安全关系到省城4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为此,该局专门出台《关于加强汾河水库水环境监管的通知》。另外,今年要建设汾河水库库区隔离防护工程,在汾河水库周边设置防护栏,新建3座水质自动监测站,消除饮用水质安全隐患,确保汾河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推荐阅读:

山东:滨州市建成区迈向“国家园林城市”

云南宾川:多举并措创建园林城市

安徽:宣城“城市建设年”打造“三宜”山水园林城市

广西:北流打造国家园林城市 新型城镇化建设显成效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