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重灾区过半面积人居环境适宜性差

2013年04月26日 14:34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园林网4月26日消息:经过“5·12”汶川大地震和“4·20”芦山大地震,在四川灾区,到底哪些地方是安全的,哪些地方不适宜人类居住?这是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了解到,目前,四川地震重灾区人居环境适宜性差区和人居环境适宜性较差区面积占整个重灾区比重较大,为51.83%。人居环境适宜性差区共涉及13个县(市)、69个乡镇,区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

其中,汶川县、理县、小金县、茂县、黑水县、松潘县、北川县、平武县、青川县、汉源县等10个县是重灾区重建的人居适宜性差区和适宜性较差区的集中分布区域,也是汶川地震重灾区中资源环境承载力低及最为敏感的区域。

有24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其中3个为县政府所在地)位于地震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距地震带约500~1000m),为地震风险性较高区。

人居环境适宜性差与适宜性较差区域基本上位于山区河谷狭窄地带,潜在山地灾害危险性大,同时,这些区域交通通达性差。

调研显示,目前,四川地震重灾区人居适宜区和人居较适宜区都位于东部平原、丘陵区。中等适宜区主要位于丘陵、低山、西北部高原,以及龙门山前过渡区。适宜性较差区和适宜性差区基本都位于龙门山腹地和高山峡谷区。

据了解,“5·12”汶川大地震后,中科院就组织专家开展《汶川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下称《评价》报告)的编制。牵头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主持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汶川地震重灾区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川西高原向盆地过渡地带,涉及四川省成都、绵阳、德阳、广元、阿坝、雅安等6个市(州)30个县(区),总土地面积75683平方公里,人口为1411.93万。

汶川地震中心地带烈度达到11度,烈度在7度以上的面积大约为8万平方公里。中国科学院本月20日公布的信息显示,“4·20”芦山地震震中烈度大约为9度,受灾范围约15720平方公里,地震影响范围内受灾人口185万左右。

《评价》报告称,在强震发生后,由于地震造成斜坡岩体结构破坏,坡面出现大量地裂缝,原来斜坡稳定性降低,形成不稳定斜坡或潜在滑坡。特别是雨季,地裂缝增进了地表水渗入坡体可能性,极易诱发山体滑坡或使老滑坡复活。在地震烈度≥7度的高烈度区,在强震后的5~8年内,滑坡灾害将会十分严重,而雨季将会是滑坡的高发时段。

《评价》报告将人居环境适宜性分为5个等级,即适宜差区、适宜较差区、中等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区。其中,适宜差区主要是指地震灾害严重、次生山地灾害极易发或易发的地区,人居环境安全度低,资源潜力特别是可利用土地资源潜力非常小,不适宜城镇及大规模人口聚集与工业集中发展区域。适宜较差区主要是指地震灾害严重或较为严重,次生山地灾害极易发或易发,人居环境安全度较低,资源潜力特别是土地资源潜力较小,较不适宜城镇及大规模人口聚集与工业集中发展区域。

根据地震灾害、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危险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系统重要性、环境容量承载力、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优势度、人口聚集度等10大要素指标评价结果,中科院的评价结论为,目前,在四川地震重灾区:人居环境适宜性差区域1.68万平方公里,人口36.06万人;人居环境适宜性较差区域2.15万平方公里,人口97.30万人;人居环境中等适宜区域1.46万平方公里,人口196.30万人;人居环境较适宜区域1.35万平方公里,人口585.86万人;人居环境适宜区域0.80万平方公里,人口516.41万人。

《评价》报告认为,人居适宜性差区和人居适宜性较差区不适宜或较不适宜大规模的城镇和产业重建。这些区域要严格限制城镇人口规模,人口分散居住,应尽量选择坡度<15°的平坦开阔地段布设建筑物,避开滑坡平台、泥石流沟口等高危地区。如住在河谷地区,要居住在二级阶地以上。 

推荐阅读:

福建:漳平加快建设省级园林城市 大大改善人居环境

四川:自贡“节约”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广东:茂名绿化指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要求

四川: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自贡获住建部专家组好评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