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9日消息:春风劲吹,万象更新,翘首回望我市植树造林所取得的累累硕果,可谓“万树千山挂,红紫斗芳菲,杨柳依春风,掩映绿波中”。
近年来,晋中市在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在全省争先进位的目标。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晋中市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坚持政府市场并进,增绿增收并重,造林造景并举,绿化美化同步原则,落实责任抓推进,高标准实施工程造林,突出重点推生态大力度推进产业开发,多管齐下严管护全方位加强林木保护,平均每年完成合格造林面积35万亩以上,初步形成了“高山远山水保林、低山丘陵经济林、河滩沟地丰产林、平原农田防护林、城市农村景观林”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50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4%,林木绿化率达到30.3%。初步构筑起我市生态绿化屏障和产业发展基础。
落实责任抓推进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就我市而言,城乡生态化是“四化”率先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林业作为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在城乡生态化建设中赋予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向来注重生态建设,一直把省级林业生态县创建纳为各县(区市)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完成任务较差的予以通报批评,确保创建活动有序推进。
政策扶持促融资
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投入是关键。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林业投入增长的长效机制。我市首先加强项目申报与资金争取力度。紧紧抓住国家重视林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建立完善市、县级林业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对晋中市的投资。其次,建立市级投入补助制度。市级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对市政府确定的国、省级重点生态工程项目给予配套补助。第三,建立县级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县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各县(区市)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划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林业建设;市、县两级从所得煤炭采矿权出让价款留成部分按20%比例划拨出专项资金,用于造林绿化工程。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林草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的企业,除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环境补偿基金外,对生产经营范围要划定面积,制定标准,限期绿化。
突出重点推生态
我市围绕山上治本,提高防护效益,大力度推进国家重点工程,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重点防护林工程,努力增加森林资源,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我市还全方位实施省级造林绿化工程。围绕身边增绿,改善人居环境,抓好交通沿线通道绿化、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汾河绿化、平原绿化和城郊森林公园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我市缺林少绿的现状。与此同时,林业部门还高标准发展林果产业工程。围绕兴林富民,增加农民收入,抓好以红枣、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工程,每年完成10万亩,在全省率先实现人均1亩干果经济林、人均收入1000元的目标;抓好以河流滩涂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建设,大力发展种苗、花卉产业,切实解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
多管齐下严管护
我市在狠抓造林绿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依法治林力度。在工程管理上,通过实行公开招标、全过程质量监管、工程质量责任追究等制度,实现了工程施工与管护同步抓,一年造林三年管护,造林、补植、管护“三位一体”的效果;同时,以国省道通道绿化管护为突破口,各县(区市)把环城绿化、通道绿化作为管护重点,通过采取落实机构、编制、人员、管护经费等措施,使管护林木存活率大大提高,达到预期效果。在森林防火方面,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三责”教育和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尤其是森林防火远程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和升级,使我市具备了林火自动定位、自动报警等功能。在林政资源管护方面,抽调森林公安干警,严格落实“封山禁牧、舍饲圈养”的各项政策规定,坚决打击毁林种地、破坏幼苗幼树以及违规进入新造林地放牧等各种破坏造林成果的不法行为。在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方面,通过采取加大调运检疫、产地检疫、行政处罚等措施,提高了苗木质量,确保了我市森林资源安全。
木秀于春,翠色满目,美丽晋中在新绿的簇拥下更加迷人!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