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14日消息:欠发达地区处于特殊的发展阶段,发展不足和保护不足并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一条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笔者发现,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误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方面缺少抓手。
主要存在哪些误区?
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4个误区:
认识上的误区。一些欠发达地区认为,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主要还是提升物质生活条水平,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是很强烈,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标应着眼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还没有到非解决不可的时候。还有一些欠发达地区过早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经济发展。
思路上的误区。有的欠发达地区对生态文明建设不进行认真思考和规划,期待经济搞上去之后再来考虑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将导致经济社会不能持续发展。还有的地区认为经济发达必然影响环境,要青山绿水就只能接受贫穷落后,完全拒绝现代工业发展。
方法上的误区。发达地区在进行生态示范创建和生态文明试点工作后,为了还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欠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实践中,有的欠发达地区一味照搬发达地区做法,不顾当地实际投入大笔资金搞集中治污工程、搞生态创建,不仅让当地财政背上沉重负担,还让一些环境基础设施变成晒太阳工程。
行动上的误区。有的欠发达地区不是从本地生态文明建设最迫切方面入手,不是从解决民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入手,而是在表面文章下功夫,脱离实际搞大型游园、广场、地标等,环境质量不能得到提升,所谓的生态文明建设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和人民群众的认同。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欠发达地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正确理解生态文明内涵。欠发达地区民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本质。建设生态文明,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从物质基础看,必须拥有发达的生态经济。从目的看,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结合实际进行科学规划。认真研究本地区资源环境现状及趋势,虚心倾听民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科学规划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始终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满意率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很多地方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总结出一系列经验。各级政府要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借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村庄整治取得的经验,认真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强化环境准入和产业政策执行,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培育壮大环境友好型产业集群,促进企业节能减排降耗。
加快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全面迅速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分步推进小城镇、农村集中居住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强化治污设施规范化运行,建设治理设施长效运行机制,确保环境基础设施稳定发挥效益。推进治污设施环境效益评估,不断优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论证过程和方法。
解决损害群众健康和的突出环境问题。集中力量解决重金属、危险废物、细颗粒物等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解决当地人民群众持续关注的环境信访问题。拓宽环保公众参与的方式与渠道,保障民众对生态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逐步扩大公众对重大环境项目决策的影响。
推进生态文明细胞工程创建。通过学校的绿色生态教育,引导培养少年儿童生态价值取向。加强对党政领导、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增强其生态理念。在媒体发布生态环境信息,播放生态公益广告,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活动,提升群众环境意识。大力推进生态镇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优美乡镇、星级村居的创建活动,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先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通过一系列生态文明细胞工程的创建,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的格局。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