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17日消息:截至2013年2月底,我国的153家5A级景区中,仅8家实行免票政策,公园、景区的门票价格相当于2012年城镇居民月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32%,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6.52%。网友感叹,秀美河山成了“玩不起的风景”。
近年来,公园、景区、古建等遭圈占的案例屡屡发生,不少公益性公园或因差钱,或因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总会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赤裸裸从事盈利性活动。原国家建设部2005年2月3日公布的《关于加强公园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公园是城市绿线管制的重要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公园用地、改变公园用地性质,改变公园的功能。有条件的城市要加快植物园、湿地公园、儿童公园等各类公园的建设。
公园是社会公益事业,是惠民工程。纵观国外,公园、景区都必须具有公益属性,涨价必须多方点头。与我国逢黄金周、小长假等旅游旺季门票节节攀升的现状不同,国外景区鲜有涨价,不少景区的门票价格自制定价格之日起几十年不变,有的甚至出现降价。而常年低价的背后是外国政府对公园、景区财政的扶持。在一些发达国家,越是著名的景点,门票价格反而越低,甚至免费开放。这些政府之所以坚持不涨价,乃至降价,是希望国民从旅游中获得更多的文化体验。例如,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在节假日里经常发售家庭套票;圣彼得堡郊外的喷泉之城彼得宫,周末的学生票比平日低20%;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免费,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博物馆对26岁以下的人是免费的。
研究表明,国外很多景区有政府补贴、社会捐助、基金支持、自主创收(如出售旅游商品等)等多种经费来源,门票收入只占其收入的很小部分。所以,要确保公园姓“公”,各级政府必须将社会公益性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费用列入公共财政预算。对于免费开放的公园绿地,要落实专项资金保证公园绿地的维护管理经费。同时,还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企业、事业、公民及其他社会团体通过资助、捐赠等方式参与公园的建设。
公园是公共资源,要确保公园姓“公”,严禁任何与公园公益性及服务游人宗旨相违背的经营行为,亟须保障措施“兜底”。如果没有保障措施“兜底”,公益性公园内的会所、高档餐馆、茶楼等还会换个“马甲”存在或者“禁而不止”。美国《国家公园法》将公园划分为收费与不收费两种。其中,不但对收费公园的门票限价 (最高不能超过20美元,年卡不超过50美元),还要求公园门票与娱乐项目收费的80%应用于支付公园的维护和管理开支,其余的20%上交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支配,用于补贴不收费公园的维护与管理。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