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日消息:作为贫困欠发达地区,如何充分利用优势,发展富民产业?平泉将经济林作为实现绿色增长和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走出了一条绿色增长与农民增收的双赢之路。
科学规划
2月28日,《平泉县2013年经济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按照果品老区带动发展国光苹果(梨),县城周围建设时差杂果,县南片乡镇发展干果,县北片乡镇发展抗金红小苹果(山楂),山杏产区发展优质山杏的发展思路,年内发展国光苹果、时差杂果、优质干果、优质山杏、抗旱金红小苹果、优质经济林苗木“六大”基地,新建经济林基地2万亩,低质改造1万亩,力争年底林果基地面积达到32万亩。今年成为平泉县推进经济林建设夯基础之年,全力打造经济林基地建设示范县。在对全县林果产业品种结构、资源分布、发展现状、群众意愿等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筹城乡资源,科学规划设计,确立了经济林发展“12345”战略目标,即:利用5年时间,到2017年,该县农民人均1亩果、2亩杏、年新栽及提效经果林3万亩、带动4万农民致富、经济林产值达到5亿元。
财政补贴
发展经济林,建示范基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和相应设施配套建设。如何解决经济林基地建设的这些问题,平泉县委、县政府探索了财政资金补贴扶持、部门资金打捆支持、社会筹资重点支持“三位一体”筹资模式,完善基地建设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经济林基地建设加速推进。据了解,该县今年财政列支400万元资金用于基地建设补贴,林业部门整合资金400万元为农户无偿购买优质苗木和地膜等材料,县农牧局供应基地间做的药材种子或其他矮秆农作物种子,发改、农开、扶贫等部门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田水利等涉农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引入民间资本,发动社会力量,形成了多元化投入的格局。该县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将新建2万亩经济林,需要优质苗木336万元,地膜材料、整地栽植、机械人工等费用预计464万元,山杏林低质改造1万亩,按每亩200元计算,需要200万元。政府投入的这1000万元中还没有包括道路、水利、供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农家地里建果园,部门配套送项目,财政扶持给补贴,企业出资民出劳,无偿服务到家门的模式,让我们老百姓分文不花,就有了自己的果园。”榆树林子镇瓦房店村书记单朋昆对此感动不已。
农民增收
“苗木免费供应,技术有人指导,设施政府配套,谁建谁得补贴,建果园没有前期投入,还可以配套栽植药材、蔬菜、大豆等经济作物,这只有挣钱的份了。”苹果栽植大户何景志充满期待地说。今年他还想再承包30亩地,都栽上苹果和苹果梨,树下种植药材和大豆,林下作物收入也会高于种玉米,到盛果期一年纯剩十五六万元不成问题。像何景志这样依靠经营果园致富的农民并不是少数。
据了解,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截至目前,该县已引导农民发展林果基地30万亩,年产果品1.6亿公斤,产值3亿元,仅果品一项就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8%左右。平泉是农林业大县,以食用菌、活性炭、杏仁饮品、林板生产等为主导产业,经济林规模扩大为县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必需原材料。据该县农产办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17年,全县以经济林为原材料的县域主导产业可实现产值3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4万个,经济林产业可间接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500多元,可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5%左右。
推荐阅读:
(来源:承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