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2日消息:近日,一则关于南京滨江路防洪江堤长势良好的绿化带被铲得只剩下黄土的相关报道引发了各界的质疑。而相关部门以“换成‘档次更高’的绿化植物”作为解释,将该事件迅速放大。南京1.2公里长的江堤绿化带竣工验收不到一年,就被全部铲掉。而资料显示,那段被毁掉的绿化带,当初施工费用高达七八十万元。如此巨资,只因提档升级而被轻易毁坏。究竟是规划不当,还是巨资背后隐藏的利益诱惑?
一毁一建 背后暗藏巨大利益链
据城建专家透露,“移一棵树产生的费用是种一棵树的三倍”。通常种树的费用是一步到位。而移树则包含了“起树、吊树、运树、再种树、养护”等全过程的费用。在提档升级的名目下,如此耗时耗资的移树就变成了相关部门乐此不疲的利益追求。
耗资巨大的绿化工程在一句轻飘飘的“提档升级”中被连根拔除,此次的“提档升级”难保在下次不被全军覆没。而规划短视、建设随意的现象在各大城市不断追求“生态评比”中更是显而易见。
为了最终评上“生态园林、森林、宜居城市”的称号,各地迅速加入对公园、广场及道路节点进行大规模绿化改造升级的浪潮中。而更多时候的“提档升级”只是单纯的在同一个地方反复拆建,变换着高档的植物品质。前段时间吵得沸沸腾腾的“大树进城”更是将“提档升级”曝光在公众的视线中。一边是大把大把花钱搞“大树进城”,一边却是进城的大树一棵棵、一片片地枯死。
生态评比 城市绿化“死”循环
绿化在“除旧迎新”上貌似符合城市发展的需求,但是真正的绿化效果却在生态中陷入“死”循环。城市“生态评比”在一轮一轮中不断升级,从“园林城市”到“国家园林城市”,再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城市绿化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一次华丽蜕变。万余平方米绿化项目,说毁就毁,反复拆建不仅浪费公共财政资金,而且折损民心,影响政府形象。
南京1.2公里长的江堤绿化带竣工验收不到一年,就被全部铲掉。耗资七八十万元的绿化带不止这一条,在“生态评比”中,“提档升级”如此轻易地将城市绿化推入“死”循环。究竟是畸形的政绩观在作祟,还是为了从“死”循环中牟取暴利?
“提档升级”何时休?
在“死”循环的城市绿化中,如何撕破那层“规划调整、美化城市”的遮羞布?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就是不折不扣的渎职罪。对“要捞钱,搞工程”的则应该对背后的利益相关人穷追猛打,决不姑息。
遗憾的是,舆论再怎么群情激愤,责任追究仍然不了了之。那么,“规划调整、美化城市”依旧是最安全的托词。在巨大利益和极低风险刺激下的“提档升级”,也必然会继续反复出现。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