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公园理应姓“公”

2013年05月28日 11:24中国纪检监察报雷泓霈

中国园林网5月28日消息:公园是用纳税人的血汗钱投资建立起来的,是人民群众旅游、休闲、健身的场所,是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公园是人民群众的,理应姓“公”,不姓“私”,更不姓“钱”。让公园真正回归公众,已成为人民群众急切的呼唤。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园建设管理的意见》,严禁“以园养园”,确保公园姓“公”。《意见》表示,公园是公共资源,严禁任何与公园公益性及服务游人宗旨相违背的经营行为﹔严禁在公园内设立为少数人服务的会所、高档餐馆、茶楼等﹔严禁利用“园中园”等变相经营﹔禁止将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园资产转由企业经营、将公园作为旅游景点进行经营开发﹔严禁违规增添游乐康体设施设备以及将公园内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以租赁、承包、买断等形式,转交营利性组织或个人经营。

众所周知,公园是供公众游览休息的场所。但近年来,餐厅、会所、公馆等经营场所不断蚕食公园绿地,不仅挤占了市民休闲空间,这些餐厅、会所、公馆也成了公款吃喝、奢华消费的重要场所。

前些年,公园免费开放之争引起了社会热议,最终以公众利益胜利而完美结局。按理讲,公园应该是回归公众、回归公益了,但事实上,公园并没有成为一方“净土”,而是被铜臭所包围,被私利所蚕食。刚刚“变形”不久的公园,为何又成了公益与私利的“角斗场”?

住建部发出严禁“以园养园”的通知,并且还将其纳入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考核和复查的范畴,让人们感到,对于公园的公益性,对于群众对免费游园望穿秋水的渴望,对于让公园回归宁静、回归文化生态和公共生态,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出台有效措施,并提升到了重要的行政规范和发展层面,这才是对公园公益性最有力的督促和保障,也才是对群众分享公共文化、公共福利最好的响应和满足。

可话好说,落实却不容易,因为实施公园免费开放会增加财政负担,地方政府虽然知道公园应该免费,但还是“能拖就拖”。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习以为常的管理方式:“以园养园”,或将公共场地租赁给商家和有钱人,让公园成了商业园区、“个别人的后花园”。当然,因为背离了真正的公益性,也扭曲了公园应有的文化生态、公共生态,降低了公共质量量,群众对此很不满意。

公园是公共资源,要确保公园姓“公”,亟须保障措施到位。如果没有保障措施“兜底”,公园内的会所、高档餐馆、茶楼等就会“禁而不止”,或者虽然暂时偃旗息鼓,风声一过,又会卷土重来。

衷心希望住建部的通知发出之后,各级政府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执行到位。每个公园都能清污除垢,还公园以清静自然、质朴秀美,真正成为人人皆可亲近的乐园。 

推荐阅读:

武汉江夏:汤逊湖与梁子湖之间将建万亩生态赏花公园

中国最大灾难主题公园将落户北京 提高游客防灾减灾意识

江西上饶:张恨水公园初具雏形 一期投资约1.5亿元

福州:道路公园增绿210万平方米 推进数字园林建设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