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植物工厂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863计划

2013年05月03日 09:47中国园林网整理

中国园林网5月3日消息:4月11日,国家“十二五”863计划“智能化植物工厂生产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科技部农村司郭志伟副司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刘旭副院长、项目咨询专家委员会汪懋华院士等有关专家以及各课题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项目负责人介绍了项目背景、总体目标、研究内容、课题设置和具体部署,项目的七个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自课题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方案,咨询专家分别对各课题的执行方案进行了有针对性地的指导。

会议期间,郭志伟副司长和有关专家对智能化植物工厂进行了调研,现场考察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业科技展示园植物工厂基地,详细了解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植物工厂LED节能光源、立体无土栽培、节能环境控制、营养液自动调配、岛礁植物工厂及智能化综合管理等核心技术研发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

多年来,植物工厂一直被国际上公认为设施农业的最高发展阶段,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高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21世纪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以及未来航天工程、月球和其他星球探索过程中实现食物自给的重要手段。该项目总经费为4611万元,包括7个课题,涉及植物工厂LED节能光源、立体无土栽培、光温耦合节能环境控制、营养液调控、基于网络的智能管理以及人工光植物工厂、自然光植物工厂集成示范等方面。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名词解释:

植物工厂(plant factory)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提出来的。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育的温度、湿度、光照、CO₂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生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植物工厂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生物技术、建筑工程、环境控制、机械传动、材料科学、设施园艺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集成创新、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农业生产方式。 

1957年世界上第一家植物工厂 诞生在丹麦,1974年日本等国也逐步发展起来。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试验用植物工厂种植小麦,全生育期不到2月,一年可收获4-5次。 20世纪60年代初次进行植物工厂的试,并开始推。1964年奥地利开始试验一种塔式植物工厂(高30米、面积5000平方米)。该国鲁斯纳公司的塔式植物工厂已在北欧、俄罗斯、中东国家采用。奥地利的一家番茄工厂,工作人员仅30人,平均日产番茄 13.7吨,生产 1公斤番茄耗电 9-10kw.h,成本只有露地的60%。1971年丹麦也建成了绿叶菜工厂,快速生产独行菜、鸭儿芹、莴苣等。 1974年日本建成一座电子计算机调控的花卉蔬菜工厂,该厂由1栋2层的楼房(830平方米)和两栋栽培温室(每栋800平方米)构成,在一年内生产两茬金香、两茬垄民花、一茬番茄,做到周年生产。至1998年,日本已有用于研究展示、生产的植物工厂近四十个,其中生产用植物工厂17个。

植物工厂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高投入、高技术、精装备的生产体系,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系统管理于一体,使农业生产从自然生态束缚中脱离出来,按计划周年性进行植物产品生产的工厂化农业系统,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吸收应用高新技术成果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发了利用嵌入式网络式环境控制的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2009年9月7日,国内第一例以智能控制为核心的植物工厂研发成功,并在长春农博园投入运行,该植物工厂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设施农业高技术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植物工厂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将对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推荐阅读:

台湾:植物工厂运用LED栽培商机大

北京:买“暗号”可逃票进植物园 号贩子躲门口偷听

西藏:拉萨打造南山“西藏植物驯化园”

海南:三亚吉阳镇死马岭:"强盗植物"薇甘菊爬满山体

(来源:中国园林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