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筼筜湖沿线公园收归公管 以园养园曾是成功典范

2013年05月30日 09:31海峡导报黄智敏 骆余民

中国园林网5月30日消息:厦门不少公园内仍存在豪华餐饮店等高档消费场所,它们将何去何从?《厦门经济特区公园条例》实施一年后,这些场所为何无动于衷?

昨日,《高档酒楼会所侵占公园风景线》的报道引起了市民的强烈反响,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厦门市政园林局管理公园事务的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作出回应。他还透露说,厦门市正在酝酿一个方案,对公园用地功能等重新进行定位,并将拆除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临时建筑。

以园养园曾经是成功典范

厦门不少公园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的,维护经费一直有限,在目前有的只能靠“以园养园”来维持公园的运营。

这位负责人说,“以园养园”,用商业项目租金贴补公园维护经费的模式,是历史遗留问题,但这种模式也并非一无是处,还一度成为厦门公园建设的成功经验。

如白鹭洲公园,由白鹭洲建设开发公司建设运营。“当时,由于政府资金有限,积极引导企业、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公园。”这位负责人说,“公园免费开放不收门票,建设维护主要靠企业,‘以园养园’模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

公园的维护、安保、保洁,都需要大量经费,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白鹭洲建设开发公司都没有得到一分钱财政拨款,因此,园内商业建筑的租金收入,就成为维持公园和企业运转的重要资金来源。

海湾公园情况与此类似,海湾公园由水务集团下属的水务物业公司管理,同样也是长期没有财政补助,靠“以园养园”来维持运转。

“实事求是地讲,这种建设模式,充分利用了社会资金投入公园建设,对厦门创建绿化模范城市、园林城市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位负责人说。以白鹭洲公园为例,经过20年的建设,从筼筜湖中一个荒凉的湖心岛,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成为厦门的城市名片,今年还荣膺国家重点公园,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肯定。

筼筜湖沿线公园将收归“公管”

但显然,“以园养园”的模式,目前在法规层面已经失去了合法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和质疑。《厦门经济特区公园条例》明确要求,公园不得过度商业化,违规的商业设施必须被叫停,让公园回归公益性。同时,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及其他免费开放的公园的维护和管理经费,由政府财政拨付保障。

该负责人透露,对群众反映情况最集中的海湾公园和白鹭洲公园,市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下决心采取举措进行整改。

最主要的举措,是将筼筜湖沿线的所有公园,包括海湾公园、白鹭洲公园、南湖公园、松柏公园、江头公园等,全部收归事业单位,即筼筜湖管理中心管理,公园的维护管理费用由政府财政承担,让管理体制重回公益性。

管理体制重新理顺后,筼筜湖管理中心将对上述公园重新进行总体规划,明确每一块地的功能,对公园用地内的餐饮商业项目、临时建筑将进行清理,最大程度地维持公园的公益性。

商业设施临时建筑设三年过渡期

“目前公园内餐饮娱乐项目,不符合法规要求的,也不能叫它们马上搬出去。”该负责人说,“这些商家和公园管理方都有合约在身,合约没到期,我们不能先违约。”

为此,将对这些项目设置三年过渡期,三年后,大部分项目的合约都将到期,届时,不符合要求的商业项目,都将被清理出公园。在三年过渡期内,主管部门也将对这些设施进行监管,要求它们避免扰民,同时不得设置过高门槛,变味为私人会所,将普通市民拒之门外。

公园内的餐饮商业项目,大部分经营场所都是临时建筑。按照规定,临时建筑有效期两年,到期可以延长两年,仅限延长一次。这些临时建筑,绝大部分都已超过4年,按照规定,都是必须拆除的。

该负责人说,这也是一个比较难办的历史遗留问题,拿白鹭洲公园来说,10多年前公园的总体规划还没出来,规划部门审批园内建筑非常慎重,但公园内也必须配套一些休闲、餐饮的用房,所以最后批下来的几座建筑,其“身份”都只是临时建筑。

这些临时建筑,不少也是符合公园功能定位的,如果一概拆除,也是一种浪费。因此,对临时建筑,同样也有三年过渡期,三年后,使用这些建筑的项目合约大都将到期,届时公园管理部门将根据公园总体规划和该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清理,符合规划要求、有合理性的临时建筑,可以保留,并申请改为永久建筑;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临时建筑,将予以拆除。 

推荐阅读:

南京:莫愁湖荷花露笑颜 公园呼吁文明赏花

福建:开查公园私设会所现象 违规经营者限期整改

武汉:南湖水上公园6年未完工 市民质疑2000万打水漂

福建:石狮市三公园“拆墙透绿” 方便市民进入公园

(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