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用绿色密码解出精彩答案

2013年06月03日 11:11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6月3日消息:车行江西,在这片红色记忆浸染的绿色大地上,目力所及,山林郁葱,万绿滴翠,令人沉醉。  

生态优美是江西最大的品牌和优势。经济落后的革命老区,吃定了这块绿色蛋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梳理江西的发展历程,恰恰印证了总书记的论断。  

从“山江湖”工程,到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从“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到“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江西一直把保护生态作为发展生产的前提,不断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而今,江西人民又要谱写新的绿色诗篇。  

十八大之后,江西迅速作出了加快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要在5年内建成森林屏障更加安全、绿色产业更加发达、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生态文化更加繁荣的生态大省。  

5月,《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走进江西,采访当地干部群众,探寻江西解题思路,感受赣鄱大地强劲的发展脉搏。  

森林城乡驱动经济发展   

江西最让人羡慕的,是满目葱茏的青山、星罗棋布的绿水、苍翠葱郁的森林。  

江西林业用地面积10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63.1%。生态优势的背后却是,江西2/3的国土面积是山区,2/3的人口在山区农村。显然,不加快经济建设,江西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  

但如果不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江西就可能失去已有的生态优势,即使GDP上去了,也会大而不强、难以为继。  

一头是生态,一头是发展,怎么办?对此,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回答是:绝不吃子孙饭!要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青山绿水,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由此,江西实施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用4年造了过去10年的林。这个成绩是否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求?答案是否定的。生态建设不是短期行为,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要靠长期推动。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成就显著,但是提升城市、城镇绿化档次,改变乡村绿化面貌,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实施‘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把‘一大四小’工程进行延续和提升,才能进一步夯实江西的生态品牌。”江西省林业厅厅长阎钢军说。  

从2012年以来,江西通过“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提升城市、乡镇、农村以及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的绿化水平,成为加快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发展工程和民生工程。  

而作为这其中的重要部分,森林城市、森林乡村的创建将不断增强城市、乡村的生态功能和承载能力。  

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抚州市,经过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实现了推窗可见绿、出门可游园,一步一景,山在城中、人在园中,让人感觉到这座城市的恬静和宜人。  

植被茂盛、四季常青的抚州汝水森林公园,成为城市中的“天然氧吧”。家住附近的刘老先生颇为自豪,他每天早上都会进公园打太极拳,晚上散步,有时碰到退休前的同事,还会坐下聊聊天、拉拉家常。如果有外地的亲戚来,他会带客人到园中游玩,讲述幸福感受。  

刘老先生说,抚州的美不仅美在外表,还美进了老百姓心里。  

绿色通道网络幸福家园   

道路景观往往是一个地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展示城市绿化风格的重要窗口。  

“一进江西,马上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道路宽阔、平整,路两侧的绿化也很美,很养眼。进入城区,也是一路一景,景随路移,美不胜收。”这是很多外地人对江西通道绿化的评价。  

“这是造林绿化‘一大四小’的建设成果,也是现在‘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继续加强的重点工程之一。”阎钢军介绍说,江西不只搞通道绿化提升工程,还要开展具有生态多样性,能够满足人们休闲、运动的绿色慢行道建设。  

记者走进贵溪市河潭镇龙石村,一排排规划整齐、富有乡村特色的农家小院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一条新修建的步道在村口的缓坡上蜿蜒迂回,两旁绿树翠竹摇曳生姿,一派秀美恬静的田园风光……漫步于村落,听着鸟鸣,让人顿觉时间就这样慢了下来。  

像这样的绿道,在江西已经随处可见。绿道建设让城乡居民有了亲近自然、感受生态的绿色空间,人居生态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生态旅游事业快速发展。  

在抚州的梦湖公园,沿凤岗河绵延20公里的绿道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吸引着市民纷至沓来。人们或一家三口,或三五成群,个个兴高采烈;或观景,或健身,人人自得其乐,一幅和谐相融的图景。  

可谁曾想,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抚州有名的低洼地。十多公里的凤岗河,只要一下大雨,水便漫上岸,两边农田全部被淹,水稻只能收一季,凤岗河所在的高桥乡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乡。  

修湖治水成了抚州市民的梦。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这个梦没有停留在抚州人的梦里。抚州市委、市政府按照防洪排涝、资源利用、生态补给、城市景观综合效益的要求,对梦湖洼地彻底改造,不但修湖,还建成了公园,修了20公里的绿道。  

游客多了,商机也多了。饱受内涝之苦的村民纷纷在家门口办起了农家乐,支起了烧烤摊。村民张桂英说,如今不用担心填不饱肚子,收入比以前翻了几倍,家里盖起了小洋楼,好日子还在后头。  

绿色产业支撑生态富民   

“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承载的不仅是生态,它还牵着民生。依托“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开展生态富民产业工程,成为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环。 

2012年,江西省绿色富民产业快速发展,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增长到257家;全省林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21%。  

“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启动之初,江西省委、省政府又提出,积极拓展林下产品市场,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走出一条“不砍树、能致富”的新路子,着力培育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潮中,江西各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四大类林下产业齐头并进,绿荫下淌出了真金白银,成为农民身边实实在在的“钱袋子”。  

贵溪市通过市场化经营方式,走出一条林地增值、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林下经济发展新路。目前,该市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4万余亩,实现年产值3.7亿元,每年直接带动林农增收3000余万元。  

吉安市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推行“100万亩楠木上山、100万亩油茶富民、30万亩花卉苗木建基地”的发展思路,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以通道绿化的推进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已累计完成产业示范基地面积近60万亩,培育千亩以上特色产业示范基地30多个。  

“以前怎么也没想到,地里种的蔬菜不施农药、化肥就成为香饽饽,家乡的青山绿水在城里人看来也是宝。”靖安县高湖镇西头村农民朱友发家空余的9间房,2012年夏天几乎每天都住满了游客。森林覆盖率高达84.1%的靖安县围绕“白云深处,靖安人家”定位,吸引游客“食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俗,感悟文化”,农民们获利颇丰。  

在江西,生态富民已不仅仅是政府行为,它已成为江西4500万人民的意志。  

智慧地运用绿色生态这一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江西面对世界难题的绿色解法,得出的答案,自然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答案,是老百姓想要的答案。

推荐阅读:

西藏:推动生态文明 倡导绿色生活

江苏盐城:大力推进绿化造林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海南:建设海洋国家地质公园 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万本太:聚焦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