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3日消息:日前,记者沿着浑善达克沙地自西向东采访,所到之处,只见一片片沙柳、山杏、柠条覆盖着沙地,公路两旁排列整齐的红柳、杨、榆、樟子松形成林带,绵延数百公里的项目区里漾着草浪。浑善达克绿起来了!
“治理风沙利国利民,经济效益又很好,我们当然愿意干!”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蔡木山乡青龙背村村民龚志明说。
内蒙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范围包括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4个盟市,涉及31个旗县区。工程区总面积36.9万平方公里, 占全区总面积的31.9%,占全国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总面积的80.6%。
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是京津风沙源治理的主战场,这里也是善达克沙地的南缘,距北京的直线距离不足20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
站在一处高地上放眼望去,超过一人高的樟子松郁郁葱葱,下层是以优质固沙植物黄柳为主的灌木丛, 最底层是草。用多伦县副县长赵宏的话说:“原来这里是沙中找绿,现在则是绿中找沙。”
多伦县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沙治沙。赵宏说:“10多年来我们实施了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禁牧、生态移民、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对沙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成效已经初显。全县210万亩严重沙化土地70%得到有效治理,基本上遏制了沙化土地的扩展、蔓延。2011年我们全面实施了百万樟子松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近70万亩。”
自2000 年实施京津风沙源工程以来,内蒙古以“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为战略目标,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共完成林业建设任务4322.26万亩。
据2009 年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数据,与2004 年相比,2009年流动沙地(丘)面积减少了138.75万亩;半固定沙地面积减少了107.10万亩;固定沙地面积增加了191.85万亩。重点治理的浑善达克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由2004年的8299平方公里,减少到1621平方公里。
项目区林草植被的恢复,林草覆盖率的提高,不仅增加了地表的持水能力,也改善了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大大增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有效地降低了风蚀、水蚀程度。赤峰市重点治理的北部沙区的沙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屏障初具规模,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转变。
锡林郭勒盟重点治理的浑善达克沙地植被状况明显好转,长420公里、宽3公里、横跨5旗县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防护体系初步形成,有效地控制了沙地南移。乌兰察布市阴山北麓长300公里、宽50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已基本形成,风蚀沙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11年,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生态明显改善。与2001年相比,工程区土壤风蚀总量减少5.2亿吨,土壤水蚀总量减少2.87亿吨,地表释尘量减少1352万吨,同比分别减少了44%、82%和43.3%,有效减缓了沙尘天气对京津地区的影响。
通过工程实施,内蒙古走出了一条工程建设——生态改善——林沙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工程各类建设项目与农牧民利益紧密挂钩, 直接收入和工程带动的间接收益逐年增加。
种植业开始了由广种薄收向精种高产转变,由单一粮食经营向粮、经、饲多元化经营转变,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促使畜牧业由游牧散放向禁牧、休牧和舍饲圈养转变,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
各地在工程实施中,本着“实施一项工程,致富一方百姓”的宗旨,建设了一批灌木原料林、灌木饲料林、经济林基地;依托林沙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与工程建设结合紧密、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精深加工生产能力、辐射带动能力的优势项目,实现了林业的多重效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多年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兼顾综合效益,实行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结合,把增加农牧民收入融入工程建设之中,使工程建设同农牧民群众紧密结合,创建出一大批优质高效的防风固沙、保水涵源、护田兴牧的致富工程。沙源治理成了地地道道的兴家立业的惠民工程。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