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5日消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干线、大舞台和着力点,取得的任何成效和突破,都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贡献。
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认真审视我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建设美丽陕西,是全面建设“三个陕西”,实现全省人民“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安康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实现永续健康发展。
一、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着力构建绿色生产空间
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中加以解决。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就是要还清“旧账”,不欠“新账”,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只有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在发展中破解环保难题,在破解环境难题中提升发展水平,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切实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相协调相融合,把节约环保与调整产业结构、污染防治与企业节约增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与扩大内需、生态保护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相结合,以构建集约高效的绿色生产空间为目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深化总量减排的原则,遵循“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的要求,大力推进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企业,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坚决不上环保不达标的项目,为优势产业发展腾出环境空间。坚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努力构建绿色生产体系,根据自然环境承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把节约环保的要求全面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技术,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坚持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运转协调高效的生态环保综合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资源环境经济配套政策,制定实施生态文明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环保工作由传统的末端监管向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延伸,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解决影响广大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着力构建绿色生活空间
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近年来,我省人居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绿色已成为三秦大地的主色调。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达国家上百年逐步出现、分阶段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我们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产生,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农村环境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宜居安康的需求,坚持城乡一体推进、预防治理结合,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
一是以“让人民呼吸清洁的空气”为目标,全力抓好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3月29日,省委书记赵正永、省长娄勤俭主持召开了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题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全省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从今年起,严格控制关中大气污染源,对城市火电、钢铁、石化、水泥等重点行业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并试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着力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二是以“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为目标,切实加强水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要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集中力量优先解决重金属、化学品、危险废物、细颗粒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决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一时一地的短暂发展和利益。继续搞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工程,涵养水源,重点落实《渭河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打好新一轮渭河污染防治工作的攻坚战,努力把渭河治理打造成我省环保工作的“窗口”。
三是以“让人民吃上放心的食品”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农村是“菜篮子”、“米袋子”的生产基地,也是城乡饮用水的水源地。要抓住我省作为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省的机遇,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三、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构建绿色生态空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建设美丽陕西的重要保证。要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并重,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重点防护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七大生态建设工程,全面推进生态陕西建设。要结合陕南陕北移民搬迁、重点镇建设以及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等政策,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群众向城镇及集中居住点集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要认真抓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实施,切实维护秦岭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秦岭国家级中央森林公园。启动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森林化、城镇园林化、村庄林荫化、渠路林带化、农田林网化、河流湿地景观生态化、出入境口优美化、荒山荒坡全面绿化等8大建设项目,努力构建秦岭山地水源涵养林生态景观区、关中平原田园生态景观区、渭北台塬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区3大功能区,把关中大地建设成为森林环抱、生态优美的经济发展区。要加强陕北能源开发区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坚持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以及“开发一块、绿化一片”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升。
四、建立健全新举措新机制,着力构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
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考核总量减排指标的基础上,实行最严格的环境质量考核制度。全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理念,以治理环境和生态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省级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都要主抓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工作,及时协调处理有关重要问题。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分解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切实做到每个污染源和排污单位治污措施都有人抓,确保治理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二是强化考核,注重实效。要紧紧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加强对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追究相应责任;对完不成重点整治任务的,将采取挂牌督办、媒体曝光等措施,限期整改。
三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提升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采取公开承诺、有奖举报、媒体监督等方式,建立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奖监督举报机制,形成全社会支持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采取曝光典型污染案例、召开污染事件通报会等方式,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环保社会责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环保文明行为,引导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自然、爱护环境、低碳生活的良好风尚。
推荐阅读: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