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小康”才是真的美丽中国

2013年06月05日 11:03城市快报

中国园林网6月5日消息:日前,《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在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五大方面中,六成(62.3%)人把对于“美丽中国”的最大期冀寄托于生态,但这并不代表公众对于生态环境很满意、很放心。只有29%的人对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给予好评;19.9%的人对生态环境很不满意,给出了差评;其他的人则认为“一般”。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统计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13中国生态小康指数”为69.1,比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

今年是中国环保工作开启的第40个年头,中国的环保工作在40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05年至今持续进行的“中国生态小康指数”监测数据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这种进步。“2005中国生态小康指数”仅为56,甚至没有达到“及格”的分数,而“2013中国生态小康指数”已经上升至69.1,比2005年提高了13.1。

据国家有关部门监测,与去年相比,虽然今年部分流域水污染和部分城市空气污染仍然严重,但是绿化工作有了稳步推进,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继续保持下降;政府十分重视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也在逐步提高。

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很容易被公众感知,41.5%的人认为,与去年相比,今年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34.2%的人认为今年的生态环境保持了去年的水平,“没什么变化”;也有24.3%的人感觉有“恶化”趋势。

82.6%的人

感觉受到空气污染威胁

“大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我依稀看到了满街满眼的口罩……”今年年初,一首大雾版《北京,北京》的歌曲视频在网上流传,受到了网友的追捧,大家纷纷调侃“遭遇十面"霾"伏,该如何突围”。

2013年,从北到南的中国都遭遇了空气污染的侵袭。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12.1天,较常年同期偏多4.3天。全国有30个省(区、市)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

“目前,您觉得正在受到哪些环境污染的威胁?”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从2010年至2013年,“空气污染”已经连续四年排在“严重威胁公众的污染种类排行榜”首位。2010年,84.3%的受访者感觉正受到空气污染的威胁;2011年,82.6%的受访者感觉正受到空气污染的威胁;去年,选择“空气污染”的受访者占比虽下降到了82%,但仍达到八成;而今年,表示感受到空气污染威胁的受访者仍然达到了八成,并且比去年多出了0.6个百分点。

在“对公众影响最大的污染种类排行榜”中,排在第一位的也是空气污染,接下来才依次是水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和光污染。

对于自己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44%的人感觉“一般”,40%的人给予了差评,仅有16%的人给了好评。从某种程度上说,各个地区提高空气质量的空间还相当大。

“总体而言,我国空气污染防治政策是有效果的,实施控制的污染物浓度下降,多数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有好转,暴露于较差空气质量下的人口数量总体下降。但是,空气污染防治政策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没有达到环境空气的质量标准,大城市有污染加重的趋势,都说明空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创新不足。”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认为,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还有较大的潜力。

24.8%的人

认为喝到的自来水是安全的

中国人对于饮水问题向来是缺乏安全感的,尤其是在2007年之后,那年夏天接连发生的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爆发事件,把传统发展模式积累的环境成本推向了临界点。

如今的中国水污染问题并没有多大的好转。今年2月,雾霾还未散去,地下水污染的消息又浮出水面。山东潍坊被疑有企业往深层地下排污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地下水现状的关注和忧虑。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它被喻为人类的“生命水”,在全国655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而地下水一旦遭受污染,便需要花上千年的时间治理。

而现实情况是,2011年,国土资源部发布200个城市地下水质监测情况,“较差—极差”水质比例为55%,与一年前比,15.2%的监测点水质在变差。

“2013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还发现,72.6%的受访者表示正在受到水污染的威胁,而去年有这种感受的受访者比例为71.8%。“水污染”继2010年、2012年后,今年再次排在了“严重威胁公众的污染种类排行榜”第二位。

“您认为您所喝到的自来水安全吗?”对于这个问题,只有24.8%的人回答说“安全”。

今年起,北京市公共供水企业每季度通过网络等渠道,向全市公布其供水的水质信息,市民可通过北京市自来水公司等网站查询水质信息;而去年10月起,苏州市自来水公司网站也按每天、每月、每半年的不同频率,定期向社会公布自来水水质检测情况。这种方式得到了公众的极大认可,83.4%的人认为此举对于自来水水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56.2%的人

意识到了垃圾污染的严重性

“垃圾围城”是困扰着许多城市的难题,在历年的“中国生态小康指数”之“严重威胁公众的污染种类排行榜”中,虽然垃圾污染总能成功地掩藏在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之后,“低调”地排在第三位,但垃圾的“潜力”却绝不应被人们小视。

调查显示,在“公众所在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排行榜”上,“垃圾乱丢乱弃现象严重”超过了“水污染严重”而排在第二位,56.2%的人意识到了垃圾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仅比选择“空气质量差”的少了6.9个百分点;而排在第四位的同样与垃圾有关,41%的人认为“垃圾分类不当”也是所在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六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的居住地虽然实行了垃圾分类,但存在问题,效果也不明显;近三成受访者坦承,自己所在的居住地并未实行垃圾分类。

其实,破除“垃圾围城”也是在为“美丽中国”问路。四川大学“美丽中国”评价课题组设计了“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将生态指标划分为六个小项,分别是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量、人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人均森林及草原面积、建城区绿化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而在参与“2013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访问的千余名受访者中,大部分人认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是生态的核心体现。

“您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在这道题中,多达60.8%的人选择了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路,排在了各类环保问题的首位。

在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前司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长策智库首席社会发展专家朱幼棣看来,我们国家的确不可避免地走了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扭转这样的路子,既要依靠领导,也要依靠群众,现在“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也算是一种科学的觉醒。

推荐阅读:

美丽中国:秀美山川

践行“美丽中国” 大气治污将成环保领域重头戏

世界环境日 美丽中国人人共享 人人有责

美丽中国:请留步 渐渐远去的森林……

(来源:城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