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7日消息:云和梯田在离县城12公里的崇头镇。落差近700米的梯田,层层叠叠,水光山色,云影日照。若是能在凌晨过来,站在观景台上,候着日出时,云海翻滚,日映梯田,就像群山吐翠,或者是傍晚,夕阳将落未落的当口,灌满了水的梯田如镜,夕阳似火球,大地一片沉静。除了这两个时间点外,其他时间风景虽然差些,但也是可以一饱眼福的——只要天气好,同行的朋友这样安慰我。我们去的是上午,前天刚下了几场雨,天气还有些阴沉,但是视线还是不错,抬头望山,有些微的山岚飘荡,看来欣赏一下的福分还是有的。
作为在浙南山区长大的我来说,梯田并不陌生。在我老家,后山、前山都有梯田,我家的田地在后山半山腰的位置,但拾级而上,也需要几百级的石阶。气喘吁吁地站在自家田埂上,视野却是从来没有的开阔,掠过了所有的小山丘,能看见远处蜿蜒蛇行的大江。山园其实没有平原水田来得丰腴,早稻因为天气原因,长出很多的空壳,植株也矮小,不如平原的壮实。不过,灌溉很方便,只要把泥坎夯结实,不漏水,然后引来从山顶顺流而下的溪水,不一会儿功夫,就能灌满,形成一个半月形的梯田。四月份,秧苗刚插下来,一定要把水田里的水放满,这个时候大家都要灌水,为了争水源,常常要在夜里去引水。刚刚入夜,一钩新月斜挂在山头,蛙鸣如鼓,虫声呓语,山风也凉爽,蹲在自家的田头,看着一块块梯田水灌满后,被月光照着,如镜面一样一片片亮起来,仿佛一处童话世界。这时候看守的人就会用锄头扒来泥土,堵上引水的缺口,然后叭叽叭叽吸着烟走了,烟头在夜色里一明一灭的,这样的光景,在我少年的记忆里,留下特别多的美好。
梯田从根本上说,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它不是开发就能得到的旅游资源。在我们村里,因为山园效益不佳,承包给农户后,很多都改种番薯和洋芋,再后来,人们都放下锄头外出务工了,梯田便渐渐消失,到冬季就长满齐人高的茅草。云和县能有几十公里的梯田,说明这里还在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原生态的农耕生活,就这点上,已经让我很期待了。
汽车开了二十公里,经过一个小村,突然雾气大起来,就像一团棉絮从天而降,拐了两个弯,前面已经雾茫茫,路旁的树枝都变得若隐若现,天气变化得如此之快,让我们措手不及。开了雾灯,也只能看见前方五米左右,一路上不停地打着喇叭,勉强开到一个路边的停车场,停了车,下来一路往上,不远处就是梯田三个观景台中离山下最近的日出云海观景处,但是雾实在是大,问了观景台的工作人员,说是这雾已经连着三天了,白天都没有散开,我又问此处高度,才只有海拔800米,山上和山下的天气就有了这么大的差别。
顺着观景台的石阶走了几级,只能就近看到一两个梯田,田埂上草铲得很光滑,用田里的泥巴把田坎做得很高,水浸着,但还没有插秧。几位朋友不甘心就这么打道回府,商量着从小路上走下去,运气好的话,也能看到些好景。我因为开车,就到下面的小村里等他们。
赵善村就是这样突然出现在我眼前的。黄泥的墙,错落的老屋,深涧里的溪流,路是碎石做的,房屋旁边依山开辟出一个个梯田。我从小村简易停车场出来时,这个路边不起眼的小村让我心怀一下子舒畅了许多。村子里一律是泥墙黑瓦,碎石的小径,干净,安详。一个不那么古老的水车被放在小溪上,用茅竹片引来的溪水就咚咚地打在水车上,水花溅了开来,像无数朵散漫的野花。这个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老古董,不知是从谁家的阁楼里拖出来的,居然很有文艺范儿。我停下来拍照,一个老人慢腾腾地从村口走了上来,好奇地观望,我便借机搭讪,他只是笑,大概能听懂,只是不会说普通话,我随着他走上石阶,一个似乎是他媳妇模样的人急忙迎了出来,问清我的来意,便放心地进去了,不一会儿,屋子里传来炒菜的声响,门户洞开,也没有设防。我记得在自己老家,母亲也是这样永远敞开着家门,只有出远门和入睡时才会关门的。
在村子里随便逛逛,发现小径的南北两头,都有一个石砌的牌匾,匾额题的很有诗意,南边是“南山拱秀”,北边是“北极同辉”。顺着碎石路走出小村,登上村口一个十多米高的观景台,举目远眺,只见山里雾气不时地绕过,空气清新得如洗涤过似的,屋前屋后的山园里插花似的盛开着油菜花。旁边石柱上刻了一幅好对联: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对子平实,却无一字不合景。如果说有一失,必有一得。赵善古村的寻访足可慰我的遗憾了。
当一个人寻到曾经逝去的一段时光影片,偶遇了似曾相识的画面,这样的过程已经是可以珍藏了,至于寻找中的梯田,就当是再来一次寻访的念想吧。
浙江省瑞安市城建监察大队 黄选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