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8日消息:556万公顷,作为全国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龙江湿地不仅成为发展绿色农业的先天条件和风调雨顺的调节器,更是大美龙江的魅力所在。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享受湿地丰饶带来的福泽,湿地旅游、湿地文化建设工程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日前,记者在随省人大常委会生态环境建设视察组采访时发现:湿地开发利用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地球之肾”健康情况堪忧。
湿地频喊“渴”污染逐年重
7月的扎龙湿地,游人如织。这个位于齐齐哈尔市城区不到三十公里的自然保护区,凭借“荻花不染尘埃色,野鸟闲鸣天籁声”的自然美景,广受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的青睐。然而,人们不会忘记,扎龙曾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最严重时核心区湿地有水面积不足1万公顷。后经多次从嫩江向扎龙湿地注水,才使水面逐步恢复。
湿地的生命在于她的水源。扎龙现在主要依靠跨流域补水来维持她的生命,而分布在我省三江平原上的湿地却没有这样的幸运。
“部分湿地缺水的问题日益严重,缺水面积逐年扩大,缺水期也在逐年加长。”省林业厅湿地管理中心副主任康铁东向记者道出目前我省湿地面临的严重问题。
“以三江平原为例,十年间天然湿地从156万公顷减少到91万公顷,沼泽湿地减少了70万公顷。松嫩平原沼泽湿地由1980年的291万公顷减少到现在158万公顷。”数字触目惊心。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李晓民近年来参与了我省湿地的认证和调研工作,在和湿地打交道的日子里,目睹三江平原的挠力河逐渐萎缩,他的眼中满是痛楚,“位于三江平原核心的挠力河过去河水浩荡,滋养了湿地。现在种植水稻与湿地争水、地表水截留、地下水超采等现象,对其的破坏已经置顶。”
扎龙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于志峰认为,保护区周边一些地方政府和单位的过度开发行为,对保护区管护工作造成很大威胁,特别是农业和旅游的开发,对湿地影响很大。一些开发商的手总想往湿地里边伸。“这些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立法惩治力度不够。目前,在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中,海洋、森林的保护都有法律,甚至是刑法跟着。而在湿地保护方面,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法律。仅靠行政性处罚,收效甚微。”
问题远不止于此,与缺水并存的是湿地水源污染也在逐年加重,生态系统的健康已经告急。
调查显示,哈尔滨的白鱼泡、双鸭山的安邦河等湿地,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污染。李晓民认为,湿地污染主要来自农田退水,这个问题在三江平原尤为突出。
保护与开发“两个效益”需平衡
湿地是大自然的造化,人们正是通过湿地游领略了它天然去雕饰的美。于是,许多人担心湿地旅游的兴起将影响湿地生态的保护。也有人认为,对于湿地,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2007年,哈尔滨白鱼泡湿地公园进入规划阶段,其打造吃、住、赏景一体的“水上人家”被称为最新颖的构思。2010年,总经理杜建新到美国的湿地公园考察学习后深受启发。杜建新说:“在美国,对湿地的一切利用都是基于以保护的原则为前提,只有切实经过很好的保护后,才可以进行科学规划、适当开发。一个湿地保护项目的完成,起码要花费十几年的时间。”
在对我省部分湿地展开视察活动期间,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盖如垠提出了“原生态”的观点:“黑龙江湿地赢在原生态,因此湿地保护、利用的首要任务不是旅游设施的建设,而是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涵养。”
省科学院副院长郭春景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都应该基于对湿地功能的理解基础上,理解不同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角度也就不同。首要问题是如何深刻认识湿地的生态价值,在保护与开发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对此,杜建新坦言,“我们对湿地的利用是树立了保护与恢复的信心,但是在吸引游客和经济效益面前,有时会把保护的理念弱化”。
多头管理湿地保护开发“婆婆”多
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是一个因湿地而改变的村庄。大顶子山工程截流后,耕地变成了湿地,湿地旅游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而最近,民主乡党委书记宋海涛却一脸愁容,“规划不明、权益不清和多头管理,没有任何参照标准的现状,干扰了湿地保护和后续开发。”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湿地涉及多项资源要素,国土、林业、农业、环保、水利、海事、建设等多个部门的职能均有涉及,形成多部门单要素管理的行政管理格局。
与多头管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省虽然设立了省级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并在湿地面积较大的市县成立了湿地保护管理局或中心,但在全省79处湿地自然保护区,还有近半数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依法保护任重道远探新路
2003年,我省出台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在缺乏国家上位法的情况下,是我省进行湿地保护的唯一依据。
然而,十年过去了,湿地保护建设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设立保护补助专项资金,占用、征收、征用以及湿地的合理利用、对破坏湿地的处罚等方面,都遇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学者提出,以现行条例来制止严重毁坏湿地的行为,显得“力不从心”。应适应新形势,学习借鉴浙江、吉林和四川等地湿地保护条例中行之有效的规定。
可喜的是,近年来,我省正在积极探索依法保护湿地的新思路、新做法。2012年,我省在三江平原建立了“挠力河流域湿地保护网联络联席会”,5处自然保护区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形成了首个湿地联合保护机制,为加强跨行政区、跨部门的湿地联合保护提供了示范。
今年3月,我省完成了第一批湿地认定工作,首批认定了46处湿地,总面积101万公顷,约占我省天然湿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为严格湿地保护、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阅读: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