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人与资源如何在城市中共生?

2013年08月01日 09:36中国环境报

生态城市 生态城 共生城市 智能城市

中国园林网8月1日消息:未来我们生活的城市是什么样子?或许瑞典已经提前给出了答案。瑞典一直遵循着“当代人应为后代节约资源”这一原则,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内政外交的核心目标。而“共生城市”业已成为瑞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新理念。

  所谓“共生城市”,是对生态城市概念的一种表述。“共生城市”这一概念起源于瑞典,以乌尔夫·兰哈根为代表的一批瑞典建筑师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瑞典政府达成了共识,让交通、建筑、能源、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在内的城市各子系统充分整合,在节能减排上环环相扣,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空间的综合效益。

  瑞典人没有将“共生城市”仅仅作为一个概念来推广或停留在规划阶段,而是马上着手进行建设,于1997年在首都斯德哥尔摩东南部的一处小型工业区开发了哈默比湖城。不久前,记者走访了位于斯德哥尔摩另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共生城市”项目——皇家海港生态城。

  ■垃圾收集转入地下

  □智能系统减少90%运输成本,系统运行寿命长达30年


  瑞典于2010年开始启动斯德哥尔摩皇家海港生态城项目。2025年前,这一地区将建成可供约一万户家庭入住的公寓楼和拥有3万间办公室的写字楼。新城区计划新增1.2万名常住居民,并提供3.5万个工作岗位。

  据项目公关经理艾米莉介绍,斯德哥尔摩正在将这一面积约2.63平方公里的区域由工业区转型成为世界一流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区。为达此目标,这一区域将应用大量创新的清洁技术,也被官方认可为斯德哥尔摩“共生城市”发展的标志和典范。

  记者跟随艾米莉参观了皇家海港区已经完工和部分正在建设的项目,几乎随处可见一种封闭式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其生产商恩华特(Envac)集团,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研制出了一套完全封闭式的垃圾自动收集系统,最早用于医疗机构的垃圾收集,后逐步推广到住宅和办公区域使用。
从外观上看,这套系统与一般的垃圾收集箱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却十分新颖。据恩华特集团商业发展部负责人大卫介绍,这一系统利用空气作为动力进行垃圾运输,将垃圾收集过程由地面移到地下,由暴露改为封闭,由人工转为自动。

  系统分为5个部分:住宅每层的垃圾集中投放口、楼层垂直管道、小区水平管道、城市主干道垃圾水平输送管和中央收集站。这一垃圾真空收集系统利用预先埋在地下和建筑内的垃圾管道,以空气为载体,利用真空中的压强差将垃圾收集到中央收集站。中央收集站负责实施垃圾气体和固体的分离处理,其中气体部分经过除尘除臭后排放,而固体垃圾则被压缩输送至密闭的集装箱内,然后运至垃圾处理厂进行焚烧发电或者填埋处理。

  “在皇家海港生态区的地下,恩华特铺设了长度超过3500米的真空管道,连接垃圾收集口和处理终端。住在楼内的使用者只需每天把各种生活垃圾装好,按要求分类,投入收集口中,垃圾就会在真空管道中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被‘吸’到集中处理终端,然后进一步被转化为生物燃料和其他再生原料。”大卫说。记者看到,投放口大多位于居民楼内通道便利处、建筑物的外墙上,以及主要道路的两旁。整个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在已经预先输入程序的电脑控制下自动化工作。

  恩华特的系统可有效支持从源头进行垃圾分类收集,通过提供不同类别的废弃物投放口,分类收集可回收及不可回收的垃圾。废弃物收集站也可增设同样数目的集装箱,以配合回收废弃物的种类。系统设有电脑控制的切换阀,将各种已分类的废物传送到相对应的集装箱。

  “和传统的人工回收垃圾的方式相比,我们的智能系统减少了90%的运输成本,而且系统的运行寿命可长达30年。”据大卫介绍,这套系统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

  ■人体体温转换热能

  □全城削减60%以上能耗,2030年前完全弃用化石燃料


  垃圾回收处理只是皇家海港生态城建设中的亮点之一,在能源使用方面,它有着更高的目标。

  艾米莉告诉记者,皇家海港项目对房地产商提出的节能环保要求非常严苛。斯德哥尔摩地区的普通居民楼一年平均至少消耗140千瓦时/平米,而皇家海港项目中居民楼一年的能耗不能超过55千瓦时/平米,这意味着皇家海港生态城削减了60%以上的能耗。“2030年前,皇家海港生态城将完全弃用化石燃料。”艾米莉说。

  斯德哥尔摩与北美、西欧以及新兴的亚洲大城市不同,这里没有什么过于奢华的建筑物,更看不到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鲜有的几幢20层以上建筑在当地都会被称为“高楼”。据介绍,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无论其外观还是内部,都丝毫没有我们印象当中百年以上建筑所应透出的那种老旧与破败的痕迹,而高效节能城市建筑的设计和规划也早已成为瑞典建筑企业的强项。

  Jernhusen是一家瑞典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从事商业开发的基础上,还拥有和管理瑞典铁路系统的整个站区、维修站及货运码头。Jernhusen公司在斯德哥尔摩中央火车站附近建造了一座13层环保建筑——Kungsbrohuset,这座现代化生态智能型建筑包含2.7万平方米的办公区。

北欧房产业和服务业的能耗占总量的40%以上。降低能耗的方法之一是建造低能耗住宅,即所谓的“被动式住房”。它主要通过室内已存在的人体体温、阳光、开启着的电器和灯光为房屋供暖。瑞典已建造了多座被动式住房,分布在斯德哥尔摩、哥德堡、赫尔辛堡等城市的社区。

  “Kungsbrohuset就是一座最具代表性的‘被动式住房’。它之所以能做到‘生态智能’,主要是因为它所使用的热量,是每天从附近的中央车站通过的2.5万人身体发出的热量。通过开启通风系统中可持续排热的装置,将冷水转换成温水,温水经水泵加压流入大楼,再度转换进入办公室供暖管。”Jernhusen公关部负责人伊娃说,“这是一种新型的写字楼建造和供热方式,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体温供暖建筑’。”

  Kungsbrohuset获得了包括欧盟的“EU-Mark”、“P-Mark”以及一项由3家组织共同参与主导的新型发展体系在内的3个不同系统颁发的高级别鉴定和认证。伊娃告诉记者,Kungsbrohuset也是第一座严格按照并达到所有这3种系统认证要求的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

  “认证将规范能源利用率、材料的选择和室内环境,我们的目标是——Kungsbrohuset的能源消耗将比类似规模的建筑物减少一半。”伊娃说,“Kungsbrohuset不但能利用人身体发出的热量,诸如地热这样的替代能源也会被使用,还会利用湖水用于建筑物进行制冷。”

推荐阅读:

湖南:生态旅游成了浏阳张坊村的“掘金点”

浙江衢州:乡镇考核不唯产值 做好生态也是“政绩”

浙江: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

江苏扬州:生态建设巧念“紧箍咒”

(来源: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