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14日消息:原本是提升改造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著名爱国将领邓宝珊的故居“邓园”,可因拆迁难题困扰,从2006年起一拖7年。
7年来,各界都在期待这处城市“新园林”能早日面世。而今年7月,城关区又启动项目新一轮集中拆迁,让邓园成功改造终于接近了倒计时。
"为德之大,更不敢忘"这八个字,更体现了政府决定重修邓园的意义。”
沿着家喻户晓的广武门花市,向东步行数十步,在一排低矮的平房间,一眼就能看见一座灰砖白墙、蓝琉璃瓦的中式建筑。院落绿荫夹杂,颇有园林趣味,与周围旧貌相比,十分抢眼。
8月10日记者到这里踏访,院子仍在封闭施工,不时叮当作响。走进大门,两名工人正在仔细擦拭一座十来米长的青砖照壁,上面八个鎏金大字—“为德之大,更不敢忘”。一眼就可断定,这正是那书风洒脱的“毛体”。
从16岁走出家乡天水参加同盟会,少年邓宝珊就投向了革命洪流,到新疆参军,跟于右任起义,再随冯玉祥镇守西北,民国诸将中,邓宝珊总是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周旋于派系之间。自“西安事变”妥善调停,到抗战八年与陕甘边区相安无事,再到促成傅作义北平起义,邓宝珊被誉为“和平将军”,毛泽东也曾给他的信中高度评价:“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
故而有了今日,再重修邓宝珊故居时,照壁上重新刻下的这八字“殊荣”,在兰州地方学者金振钥看来,“为德之大,更不敢忘"这八个字,更体现了政府决定重修邓园的意义。”
作为一名老兰州,金振钥记得,“此处原是清代"先农坛",1932年邓宝珊从一位没落军阀手中购得后,修缮为自己的私宅,大家就习惯叫它"邓园"。”
少年时的金振钥曾有幸到过这里,“那是几进几出的院子,一进门花木葱茏,有邓宝珊住过的地方,在客厅,还能看到当年他接待陈毅等政要时坐过的包皮沙发……”
“园果尝新味,客斋绝点尘。”这是当年著名作家叶圣陶客居邓园时的题诗,在民国后期到解放初,除了叶圣陶,贺龙、陈毅以及于右任、梅兰芳等政要、名流都曾被这园子的雅致所吸引。“在这里于右任泼墨挥毫,梅兰芳浅吟低唱,而陈毅元帅也是生平第一次品尝牛肉面……”金振钥说,那是一座有故事的园林,院子里假山罗列,池塘映衬,还依靠转动的水车,引来黄河之水灌溉,“在许多老兰州人眼中,也只有邓大将军能有如此的气魄。”
解放后,邓园几经辗转,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宝珊后人将园子捐给国家。于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邓园”再度为人所知。“不过经数十年风雨磨砺,园子日渐陈旧,有些建筑年久失修都已成了"危房"。”曾参与过改造规划的项目经理张继说,自2000年以后,改造这处名人故居的呼声越发强烈,重修邓园由此提上了相关部门的日程。
“把此处1.8万余平方米的土地改造成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园林。”
邓园改造项目经理张继记得,“经过几番讨论,在综合参考兰州第四版城市规划提纲后,2006年兰州市提出了邓园重修的基本规划。大概思路是以邓宝珊事迹展馆为重点,再把此处1.8万平方米的土地改造成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园林。”
张继说,工程将着重凸显邓园的历史内涵,园内全部将布置新建的仿古式建筑,分为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和故居等部分。同时将新增多种植被,并尽可能保留原来院内的古树加以利用。此外,对一些有关邓宝珊将军的遗址,如原来园中邓宝珊夫人的墓园等都尽量修旧如旧。并在邓园周边加大绿化面积,以改善周边环境。
“在整个园林建设中,除了建筑,另一项主要工程是提升改造周边基础设施。”张继说,由于年久失修,多年来邓园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为此,周边居住的老居民已不止一次向有关部门反映。
省市政府启动邓园改造项目,也是为了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在改造邓园的同时,把围拢在邓园东、西与门前的三条道路进行拓宽与硬化,并完善管网、照明、墙面等设施。在张继看来,“这不仅为附近居民生活带来便利,也是通过旧城改造,进一步提升老城区城市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邓园改造也不仅局限于这一座园林。“今后,通过路网的打通,将考虑把邓园建成城市核心区"园中园",并以新建道路和绿化为衔接,与周边的芳草园、绿色公园、体育公园、水车园等现有景观园林相呼应,形成兰州城中的一处"多园点缀"的"新园林",让这些小的主题公园通过连缀后,打造成一个大的城市绿色主题公园,这也是未来兰州市区计划的一条新的旅游线路。”
张继说,围绕着这个“新园林”计划,自2006年9月,有关部门就开始拆迁动员,并承诺两年内完成。“可没想到,这改造工程一拖就是7年。”
“说起来这7年,工程的其他工作倒没有停下来,只是因拆迁困扰,就搁置了一段时间。”8月11日,曾参与过项目的兰州城投公司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7年来,社会各界都希望能尽快落成这处“新园林”,“但由于这片区域处于城乡接合部,城市居民、国有土地、农民宅基地、集体土地等交织在一起,拆迁情况十分复杂,拆迁难度很大,所以进展并不明显。”
“开展集中拆迁半个多月来,已有多数拆迁户完成了安置房选房。”
沿着邓园往西不远处,一块空地已完全夷平,只剩下零星的几间民房,是临时改建的拆迁指挥部。几天前,记者见到赵宇宁时,她正不停地向相关部门打电话,虽听不清说什么,但能猜到是和改造项目有关,且听得出她略显急迫的语气。
赵宇宁作为广武门街道办事处主任,也是项目拆迁的直接负责人,她说,工作人员现在正在加班加点完成最后的拆迁。为了鼓励拆迁,他们还拿出目前全市旧城改造的最佳方案。眼下令她欣慰的是,“开展集中拆迁半个多月来,已有多数拆迁户完成了安置房选房。”就在他们拆迁指挥部的一侧墙面上,记者看到一张选房表格上,已密密麻麻地加盖了许多住户的姓名和印章,赵宇宁说,“这些都是选了房的"记号"。选房之后,拆迁就接近尾声,这样邓园改造也就可以尽快完工。”
记者也从项目部门获悉,此前困扰邓园改造的一个问题,即一些拆迁户在黄河北的安置房项目,如今也加快了建设进度。今年初,兰州市政府专门就此进行会谈,一方面,位于咬家沟、王家沟的邓园首批拆迁户安置房项目已交给兰州元森房地产公司实施,现在两幢安置楼都开始配套安装工程,预计今年入冬前可以入住。而对于剩余的拆迁户,有关部门也将按照“合同为主、公平公正、先后有序”的原则,将尽快进行房屋分配。
8月10日,记者再次来到邓园,围拢在原来故居四周的新建建筑已经基本完成,一名工人告诉记者,现在邓宝珊将军故居这一片区大体的建筑都已完成,他们刚刚结束外墙粉刷,现在已经开始内部装修。离旁边不远处,是市民张新民的超市,看到这个“老邻居”在整修多年后日渐成型,他十分激动,“肯定住在园林景观旁边,要比以前落后的基础建设好很多。”张新民说,这些年大家都在期盼邓园早日完成改造,看着门前的道路即将完成硬化,他也决定一圆买车的夙愿。
"新园林"也是现代化都市的一项"硬指标"。”
看到这期盼了7年的改造项目如今件件事都进入了“尽快办理”的议事日程,兰州城建规划院规划师樊明说,“邓园的提升改造在历经7年的等待后,终于有了盼头!”他认为有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样公益项目背景的邓园,尽快走出“拆迁难”的困扰完成改造,也是兰州城市建设日趋完善的重要一步。
兰州房地产业商会研究人员岳震也注意到,目前兰州老城区像原来邓园那样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地方还有很多,而今年,不仅是邓园,仅是城关区就启动了十几处旧城改造计划,“他们的改造目标不一定是"新园林",也许是一座新商厦,一个城市综合体,但总的来说,都是在力争改变着这座城市的陈旧面貌,都在为市民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岳震说,对于邓园这片紧邻城区的“腹地”来说,完成改造提升,也是兰州从“老工业城市”到“现代化都市”日渐转型、升级的一个“节点工程”。
翻开规划的方案,张继细说邓园这处“新园林”计划中的“一轴、二区、四点”的点点构想,“所谓"一轴",即贯穿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南北景观轴,这是新园林的中轴线,是整个景观的主要设计框架,而围绕这个中轴线将形成故居区和服务区"二区",并配合有纪念、休闲、绿化、服务四个小景点园区。”在张继看来,目前兰州城市中心区的园林太少,即将建成的邓园又恰可弥补市民休闲场地缺乏的不足,“对未来兰州既是硬环境的改善,也是一处新增的软实力。”
"新园林"也是现代都市的一项"硬指标"。”岳震说,向现代化都市迈进的兰州必然要面对像邓园改造这样的一个个或许存在“难点”的改造项目,“而最大程度地解决问题,将它们尽快落实好,背后是一股推进这个城市向前发展的力量,毕竟对于城市"新园林",我们都满怀期待!”
推荐阅读:
(来源:兰州晨报 )